2022年2月24日/福州大學食品科學技術研究所等/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
文/吳亭瑤
如果你想知道靈芝如何減輕乃至獲免酒精對肝功能和腸道菌的傷害,可以參考這份2022年發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當今食品科學研究)的研究成果。
這是由福州大學食品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倪莉教授聯合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部、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所機構的學者共同完成的動物實驗。50隻健康的年輕小鼠被隨機分為以下六組: ...
2022年11月/浙江農林大學等/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文/吳亭瑤
疫苗或感染誘發的抗體之所以能夠從一眾外來者中辨識和捕捉新冠病毒(SARS-CoV-2),根據的不是病毒的全貌,而是突起在病毒表面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也稱刺突蛋白、棘突蛋白、棘狀蛋白)的某個顯露在外的部分。
問題是棘蛋白的結構會隨著新冠病毒變異(病毒遺傳物質RNA在複製過程出錯)而出現大大小小的改變,當這個變化大到讓抗體無法精準辨識它時,抗體攔截病毒的效力就會降低,於是打了疫苗還是被突破感染,或感染過又重覆感染的發生率就會提高。 ...
2020年1月29日/湖南省人民醫院等/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文/吳亭瑤
由湖南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症代謝組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發表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氧化醫學與細胞壽命期刊)的研究指出,靈芝三萜可以透過抗凋亡、抗氧化、抗神經纖維糾結等機制,保護腦神經細胞,減輕阿茲海默症造成的認知障礙。 ...
2012年(2011年9月1日接受)/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文/吳亭瑤
很常見、解方卻不多的「癌因性疲憊」
「癌因性疲憊」(cancer-related fatigue)是困擾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卻常被人們忽略它的嚴重性。
這種因為「癌症疾病本身」或「癌症治療」所引起的疲憊感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可能是身體上的(例如:必須經常臥床),也可能是精神上(例如:日常活動尚可但精神上已疲憊不堪),不管它表現出來的外在型式為何,共通點都是「不管怎麼休息患者就是覺得沒有改善」。 ...
2019年8月29日/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pathology and Pharmacology
文/林偉康(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大學部四年級)
靈芝裡的高分子量多醣向來被認為是靈芝能夠有效抗腫瘤的要角,然而也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低分子量的靈芝多醣也有很好的抗腫瘤活性。來自中國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的團隊於2019年8月29日線上發表在《International ...
2019年9月1日/南昌大學/Food & Function
丙烯醯胺是食品高溫處理後常見的有毒物質,黑糖、吐司、咖啡都曾因它被點名而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但很快就被大家遺忘;也有專家點名洋芋片、炸薯條、炒青菜(大驚!)才是大家應該小心的大戶,但誰能不吃這些東西......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吃到它,雖然好像不太容易吃超過,但受害的風險還是存在,而腸道就是它傷害的切入點。怎麼辦?多吃靈芝也許是個辦法。來自南昌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證明,來自黑靈芝子實體的活性多醣可以減輕丙烯醯胺造成的腸道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