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1995年,享年79歲。194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機構服務,全心致力於中國地衣和大型真菌的分類研究。
最傑出的貢獻在於確立中國多孔菌科和靈芝科的分類系統,其對中國地區靈芝屬種類及古籍中六芝的考證,更開創現代化靈芝研究的基礎。
一生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出版專著 8 部,其中與靈芝者相關有12篇正式的期刊論文,以及《中國靈芝》、《中國靈芝新編》、《The Ganodermataceae in China》、《中國真菌誌.第18巻.靈芝科》、《靈芝古今面面觀》等 5 部專書。
1916~2008年,享年93歲。1938年畢業於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臺大醫學院前身),1944年獲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畢生專注國民營養、食品安全、植物抗癌物質之研究。
在臺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任教(1945~1983)後期,開始靈芝抗癌的動物試驗,為台灣靈芝抗癌研究之鼻組,更首開台灣研究靈芝菌絲體之風氣。爾後出任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前身)院長,仍持續靈芝菌絲體抗腫瘤與免疫調節之研究。
學術著作共計200餘篇,其中關於靈芝抗腫瘤之研究,除了正式期刊論文外,亦發表於他所創立的《中華民國癌症學會會刊》中。
1926~2014年,享年88歲。1945年自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畢後,即在臺大農業化學系任教,並於1968年取得日本北海道大學農學部博士,為台灣菇類研究的代表性人物。
自1980年代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開始參與靈芝的系統化研究,從靈芝屬的分類鑑定、遺傳育種,到各種人工栽培條件的探討等,為台灣靈芝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生存奠定穩固的基礎。
共計指導完成 2 篇博士論文及 4 篇碩士論文是以靈芝為主題材料者,發表的上百篇期刊論文中與靈芝有關者則有十幾篇。其所指導的門生更是目前台灣靈芝研究的最大團隊。
1930~2003年,享年73歲。1954年畢業於臺灣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病理組,1971年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森林學院植物與病理學博士學位,一生致力於台灣及亞洲菌物學發展。
在臺大植物學系30年的科教生涯裡,不僅對全台菌類資源及物種多様性進行研究調查,更創辦「台灣真菌學會」,協助各大學及研究機關基礎菌類學的合作研究,積極推動亞洲各國之菌物學術互動。
著有專業報告100篇,培育多位靈芝等真菌學專才,為台灣的靈芝等真菌基礎研究奠下根基。
1932~2010年,享年78歲。1954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湖南醫學院前身),同年即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藥理室服務,一路從實習研究員做到藥理室主任,並獲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榮銜。
畢生致力於中藥藥理研究與新藥開發,不僅創製兩種慢性肝炎新藥,更是首位研究靈芝孢子粉功效的學者,其以靈芝孢子粉萃取物為原料製成的肌生注射液,成功治療多種肌肉發炎性疾病、神經官能症、禿頭等疑難雜症。
共計發表論文兩百餘篇,曾主編《當代藥理學》,編著《中藥藥理研究與藥物創新》。更多劉耕陶院士的介紹詳見:劉耕陶_百度百科
1933~2005年,享年72歲。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和臺北醫學院藥理系,為台灣少數自1970年代即開始研究靈芝的藥理學家。
其對靈芝抗腫瘤、護肝等研究主要完成於1976~1987年任職中國醫藥研究所期間。1991年參與微生物文教基金會之成立並出任董事長,1998年參與《健康靈芝》雜誌之創辦並擔任發行人,致力推動靈芝教育。
透過座談、專欄等方式,從科學角度分析上千例靈芝使用者經驗,部分內容彙整於《靈芝廣角鏡》。另著有《現代科學看靈芝》。
生於1937年,1961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現為北京大學藥理學系教授。自1971年開始研究靈芝的藥理作用,對於靈芝免疫調節、抗糖尿病、抗腫瘤和抗衰老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制有深入解析,被譽為「中國靈芝研究之父」。
他同時也是首位結合「西醫藥理研究」與「中醫扶正固本」詮釋靈芝廣泛功效的科學家。在他眼裡,靈芝既可預防未病,也能輔助治療已病,足以成就百年基業,但前提是立足於「科學的研究,合理的應用,正確的評價」,不違背靈芝「吉祥如意」的內涵。
著有《靈芝的現代研究》、《靈芝:從神奇到科學》、《Lingzhi from Mystery to Science》、《靈芝扶正祛邪,輔助治療腫瘤》、《靈芝縱橫談》、《靈芝的藥理與臨床》、《Ganoderma and Health》、《靈芝與腫瘤防治》等靈芝專著。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生於1939年。196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目前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當今中國菌物學界泰斗,大型真菌採集與分類專家。
為實地考察真菌物種、分布與生態,四十多年來足跡踏遍中國大江南北(包括港澳台),收集數以萬計的真菌標本,更繪製1500餘幅彩色蕈菌科學畫。
其所繪之菇菌無人能出其右,對於中國自古以來靈芝文化的形成亦有深刻認識。著作或主編《中國大型真菌》、《中國菌物學100年》等多部蕈菌專書。
1940~2006年,享年66歲。1966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藥學系,1976年進入陽明醫學院生化學科暨生化研究所任教直至退休,對台灣靈芝菌絲體多醣之分離與活性研究影響深遠。
三十年的學術生涯裡,不僅個人醉心靈芝菌絲多醣的抗腫瘤與免疫調節研究,並將材料提供給成大翁舷誌教授、陽明王聲遠教授、臺大林琬琬教授與江伯倫教授等,該合作團隊在多醣體作用機制的進展,與北大林志彬教授和中研院翁啟惠院長所主導的研究成果,呈現鼎足而三的局面。
共計發表46篇期刊論文,其中與靈芝相關者有十餘篇。
生於1947年,師承臺灣大學王西華教授,1985年取得臺灣大學農化所博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科講座教授。
在臺北醫學大學任教初期,為董大成教授領軍之靈芝多醣抗腫瘤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為其提供穩定的菌絲體材料來源。
爾後鑽研靈芝三萜類護肝活性的成分分析,為首位建立以三萜類指紋圖譜作為靈芝菌種快速分類依據的學者,亦是利用靈芝子實體萃取後廢渣開發為癒傷敷料(SACCHACHITIN)的第一人,開啟靈芝外敷內服的新契機。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天然藥物研究室研究員。197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爾後即進入藥物研究所服務,致力於天然產物化學成分的研究,中草藥質量控制方法和標準規範的建立,以及新藥研發。
其對多種靈芝的化學成分均有深入探討,不僅比較不同種靈芝所含化學成分的區別,進而確定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亦研究靈芝屬不同種及同一種的不同發育階段(如子實體、菌絲體、孢子粉、孢子油)所含的化學成分及含量變化;近年更建立靈芝三萜酸的測定方法,提出以九種三萜酸作為靈芝質量評估和控制的指標。
這些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的藥理研究、提升產品療效、改進生產工藝、質量控制標準提供理論依據,是靈芝產業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受邀為《靈芝的現代研究》編寫「靈芝的化學成分」章節,並主編《中國食藥用真菌化學》之鉅著。
1953 年生,1975 年自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後即赴美求學,1984 年取得美國康奈爾大學 Biology & Life Science 博士,1997 年回國進入陽明大學任教至今,現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專注中草藥抗腫瘤、細胞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及應用等領域。
2002 年加入中研院翁啟惠院士的靈芝研究團隊,發現 TLR4 為靈芝多醣啟動巨噬細胞的關鍵受體,從此與靈芝結下不解之緣。十幾年來對靈芝多醣體和免疫調節蛋的免疫調節(單核球、巨噬細胞、T 細胞)與抗癌(肺癌、乳癌、腦瘤)的作用機制在細胞分子層次進行深入的探討,為未來的靈芝產品開發提供強而有力的後盾。
2020年從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和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退休。詳細學經歷與研究詳見:Hsu, Hsien-Yeh (許先業)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生於1953年。1976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藥學系,1987年取得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生化博士,並於1993年在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擔任訪問學者,一年後回台,於國防醫學院歷任副教授、教授及生化所所長等職務。
2004年轉任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迄今,歷任醫學院教授、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副主任、生命科學院教授等職務,一手籌設癌症生物學研究所,期間亦曾兼任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委員,並於2005年擔任耶魯大學醫學院藥理系鄭永齊院士實驗室訪問教授。
現為中國醫藥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兼任教授,「癌症基因治療」與「抗癌中草藥研發」為其兩大研究主題,對於松杉靈芝乙醇萃取物的「抗癌」與「輕身不老」作用有深入探討。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生於1958年,現任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兼任教授。師承臺大王西華教授,1990年以「靈芝屬菌株鑑定系統之研究」論文取得臺大農業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為全球華人首位靈芝博士。
1996年建立「靈芝屬菌株種源鑑定的基因資料庫」,提供學界與業界確定靈芝種源之依據;2000年投入菇菌異源基因表現系統之研究,利用基因轉殖開發靈芝蛋白等具有醫藥功能蛋白質的分子農場,實現藥食同源的境界。
主編《健康靈芝》雜誌,著有《靈芝的奧秘》、《靈芝概論》、《2010靈芝概論》等專書。 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更多介紹詳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祥教授。
生於1964年。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專精毒理學、菇類免疫調節蛋白、癌症分子生物學和過敏之研究。
1986年自輔仁大學生物學系畢業後,續留原系所攻讀碩士。1990年考入臺灣大學醫學院生化研究所,跟隨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的命名者,也是松杉靈芝免疫調節蛋白(FIP-gts)的發現者,林榮耀教授學習,並於1995年以其所發現之金針菇免疫調節蛋白為論文主題而取得博士學位。
爾後持續在免疫調節蛋白之路深耕,二十多年來對靈芝免疫調節蛋白抗過敏、抗肺癌作用的探究,尤其在肺癌細胞調控機制與協同化療作用的深入分析,已為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的應用開發打下穩固的根基。
更多介紹與著作詳見: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柯俊良教授。
生於1969年,現任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199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有機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公派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進行藥用真菌抗腫瘤活性成分的合作研究工作,2000年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目前主要從事藥用真菌中活性成分之分離純化、結構鑑定與生物活性的研究,尤其在靈芝屬方面著墨甚深,收集200多株中國栽培菌株,對其親緣關係、菌株鑑定手段、多醣和三萜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及其重金屬的富集情況等進行全面的研究,建立首座中國栽培靈芝的數據庫。
更多介紹詳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張勁松所長。
生於1972年。2000年取得九州大學農學研究院博士學位,隨後在九州大學風險商業研究室攻讀博士後,2002年獲聘該研究院環境學部門助理教授,2014年升任副教授。其所率領的團隊主要在探討森林資源中能幫助人類「樂活」(LOHAS,即身心靈健康與生態永續)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應用,靈芝即為研究重點之一。
該團隊以同一種靈芝子實體乙醇萃取物進行系統性探討,不只證明該萃取物有多種藥用功效,更從中分離出五十餘種單一三萜化合物,釐清它們對於各種功效的貢獻,並進一步分析某些三萜分子的構效關係及作用機制。由於靈芝在不同生長時期會合成不同的三萜,如何針對不同的功效需求,在合適的時機採收子實體進行萃取,亦是他們研究的課題。
更多介紹詳見:九州大學農學院Kuniyoshi Shimizu(しみず くによし)准教授或 researchmap清水邦義
現任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專長癌症生物學、蛋白質降解、細胞訊息傳遞等研究領域。師承許先業教授,分別於2012和2016年以「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LZ-8抗肺癌」的機制研究取得陽明大學生技碩士和分子醫學博士,在2018年獲聘為該校傳統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
同年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在肺腫瘤微環境中抗癌與活化免疫的雙重功效與分子機轉」獲得科技部(現國科會)為期五年的愛因斯坦培植計畫補助;2020年起更進一步證明GMI可以抗COVID-19、抗免疫風暴和抗腦癌。2021年升任副教授,GMI透過活化巨噬細胞預防腫瘤發生的三年期國科會研究計畫亦在2023年啟動。2024年8月升任教授。
這名從研究生時期就投身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研究的年輕學者,正為靈芝的精準應用開拓更多可能性。更多介紹詳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林東毅教授。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