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40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1 頁,共 2 頁

1. 2023研究新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可緩和新冠病毒相關的發炎反應,降低免疫風暴損傷肺部的風險
(天選之材GMI)
三年疫情讓我們學到,感染呼吸道病毒是否會引發重症的關鍵不在病毒多可怕、年紀有多大、體格好不好,而在免疫系統啟動的發炎反應會不會在清除病毒的過程中失控。根據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副教授團隊日前發表的報告,GMI能在不傷細胞的前提下避免巨噬細胞發炎失控,保護感染動物的肺組織。此研究成果不僅闆明GMI的免疫調節作用除了「進可攻」還有「退可守」的一面,也為GMI的抗新冠作用從「保護細胞」、「抑制病毒」拓展到「調節免疫」三路並進。 ...
建立於 23 七月 2023
2. 〔林志彬专栏〕灵芝扶正祛邪战疫情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 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 “ (1)抵抗消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突变的细胞以及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3)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保持机体健康” 的能力。 许多因素均可影响机体免疫力,例如精神紧张、焦虑、过劳、营养不良、睡眠障碍、缺乏运动、衰老、疾病、药物等,均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障碍。疫情中,一些人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却未发病,成为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些人虽发病,却症状轻微,成为轻症患者。这些人之所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就是由于机体强大的免疫力(正气),抑制了病毒(邪),虽有邪,但邪不压正,所以实现了 ...
建立於 05 一月 2023
3.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後疫情時代:善用天選之材,創造天選之人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掌握新冠確診人數即將超過8百萬,死亡率在0.17%之際,世衛組織WHO掌握的全球確診人數通報人數則是6億2千多萬人,死亡率則是1%。(圖片來源/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 過去大家會覺得COVID-19病毒(SARS-CoV-2)很可怕,是因為不曉得它會拖多久,也不曉得它會引發什麼樣的重症;現在我們跟它比較熟了,比較了解它的脾氣,也知道病毒的傳染力雖然愈來愈強,但感染後死亡和重症的比例其實很低,所以人們面對病毒也愈來愈平常心了。 ...
建立於 11 十一月 2022
4. 2022許瑞祥專文|後疫情時代:善用天選之材,創造天選之人
(天選之材GMI)
...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掌握新冠確診人數即將超過8百萬,死亡率在0.17%之際,世衛組織WHO掌握的全球確診人數通報人數則是6億2千多萬人,死亡率則是1%。(圖片來源/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 過去大家會覺得COVID-19病毒(SARS-CoV-2)很可怕,是因為不曉得它會拖多久,也不曉得它會引發什麼樣的重症;現在我們跟它比較熟了,比較了解它的脾氣,也知道病毒的傳染力雖然愈來愈強,但感染後死亡和重症的比例其實很低,所以人們面對病毒也愈來愈平常心了。 ...
建立於 11 十一月 2022
5. 感染COVID-19快速康復:沒有發高燒、喉嚨痛和呼吸困難,一定是靈芝的功勞!
(焦點新聞)
... mixture則可以止咳化痰。 若有自己無法處理的狀況,尤其是有呼吸困難的情形,請馬上來掛急診。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地渡過這次的疫情。 (上述內容節錄自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給醫院同仁的原始訊息,資料來源/台視新聞網)   【症狀量化作比較】靈芝的確有助減輕症狀、縮短病程、加速康復 在魏崢院長致內部同仁訊息稍早之前,好友還收到網路上瘋傳、經資策會核實為真的《資策會的人確診後製作的紀錄很詳細可留著作參考2022-04-26_Covid-19確診紀錄.pdf》(後更名為:2022-04-26_Covid-19確診紀錄_更新版)。 ...
建立於 06 六月 2022
6. 埃及、波蘭、瑞士:電腦模擬顯示,靈芝三萜化合物具有「抗COVID-19」潛力
(2020-2024)
... acid 3-p-hydroxybenzoate,或是從Polyalthia suberosa莖葉分離而得的Suberosol,都不是想吃就吃得到,也不是想吃就能放心吃。   意外的新冠疫情 挖出意外的靈芝活性 發現靈芝三萜化合物可以抗COVID-19純屬意外。根據研究者在報告中的陳述,原本他們只是想把目前登記在案的三萬多個三萜類和固醇類天然物做個整理,看看裡面有哪些成分可以抗病毒(包含愛滋病毒在內的各種病毒),未料研究做到一半「巧遇」新冠疫情爆發,於是才把新冠病毒納進他們的工作範圍。 ...
建立於 13 四月 2022
7. 被「清零」保護的溫室花朵,該如何解套?——臺大教授許瑞祥觀點(四)
(焦點新聞)
清不清零,都有代價。重點是,不管政府的政策是什麼,民眾自己應該要有自保之道。就像你平常會去廟裡上香、會去教堂禱告一樣,與病毒共存時,最簡單也最可靠的自保之道,不就是每天吃一點靈芝嗎? 口述審定/許瑞祥      採訪整理/吳亭瑤 文中兩位受訪的防疫專家:臺大醫院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以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台灣中研院生醫所何美鄉醫師,對於「清零」與「共存」的分寸拿捏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來源/BBC ...
建立於 17 二月 2022
8. 病毒一變再變,疫苗一打再打?——臺大教授許瑞祥觀點(三)
(焦點新聞)
新冠病毒疫情會怎麼變化,和我們用什麼方式對付它有關。從現在的疫情發展來看,未來要面對的新冠病毒不會只有一種類型。面對病毒的千變萬化,只有強化部分特定的免疫能力怎麼可能應付得了? 口述審定/許瑞祥      採訪整理/吳亭瑤 當Omicron還在全球延燒,它的亞種BA.2也在各地攻掠。為什麼會突然冒出Omicron的「姐妹」科學家說目前還是個謎。從新冠病毒的演化樹可以發現,不論是BA.1或BA.2都和早期幾個變異株明顯不同。(來源/Nextstrain) ...
建立於 13 二月 2022
9. 疫情再起②|破突性感染怎麼擋?別忘了還有你的免疫力!
(焦點新聞)
...    以色列的經驗告我們什麼? Omicron突破三劑疫苗防線的容易程度,以色列是很好的參考。 以色列在2021年11月底發現境內首宗Omicron確診病例時,全國打完三劑疫苗的人口已超過一半,結果Omicron還是用飛快的速度全境擴散,感染者感染住院的規模也堪比之前幾波疫情。 (來源/google統計資料)   第三劑疫苗的意義 這樣,還需要打第三劑嗎?英國衛生安全局今年1月27日公布的以全英國民眾為基礎的大數據,或可作為參考。 ...
建立於 31 一月 2022
10. 疫情再起①|因為輕症居多,所以感染也沒關係?
(焦點新聞)
隨著Omicron的快速傳播,各種負面(傳播速度快、繁殖效率高、潛伏期短、免疫逃脫力強、打滿三針還是確診、感染過的人還會再感染)夾雜正面(輕症居多、住院風險低)的消息,也排山倒海轟炸我們的腦袋。到底該用什麼樣的心態應對這隻凶中帶吉、吉中帶凶的病毒呢? 文/吳亭瑤 (圖片來源/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猶記得2020年底,全球充滿人定勝天的希望,認為Covid-19很快就會被疫苗終結。如今2021已經過完,新冠病毒(SARS-CoV-2)非但沒有被終結,反而迎來全新變種Omicron主導的第N波疫情。 ...
建立於 07 一月 2022
11. 與病毒共存,您準備好了嗎? ——臺大教授許瑞祥觀點(二)
(焦點新聞)
...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佛系防疫與病毒共存,捨靈芝又其誰!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後疫情時代更需吃靈芝  ...
建立於 30 十二月 2021
12. 病毒不斷變異,到底該怎麼辦?——臺大教授許瑞祥觀點(一)
(焦點新聞)
今年(2021)11月,眼看疫情好像就要進入尾聲,怎知突然殺出個程咬金,瞬間就又草木皆兵,追加疫苗的哨音吹得震天響,完整接種也被重新定義。不管Omicron最後被證實大魔王還是小魔頭,或者只是下個魔王的前世今生,它的出現都讓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解決Covid-19的問題,到底是要靠吃藥、打針,還是吃食品?  口述審定/許瑞祥       採訪整理/吳亭瑤 ...
建立於 21 十二月 2021
13. 除了抗病毒、調節免疫、改善慢性病,靈芝有助防治COVID-19的作用還包括:減輕ACE/ACE2失衡對發炎的激化
(焦點新聞)
...    今年(2021)5月,由孟加拉Jahangirnagar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Mohammad Azizur Rahman領軍的團隊,聯手該國農業部農業推廣司菇菌開發研究所共同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國際藥用菌雜誌)發表了一篇回顧性論文,指引新冠疫情下的人們,在引頸新藥救贖的漫長等待中,善用「已知的知識」和「現有的資源」先求自保,也自求多福。 ...
建立於 25 十月 2021
14. 孟加拉:靈芝是菇類防治COVID-19的首選──除了抑制病毒、調節免疫、改善慢性病,還有減輕ACE/ACE2失衡對發炎的激化
(2020-2024)
... Rahman的團隊和該國農業部農業推廣司菇菌開發研究所聯手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發表了一篇回顧性論文,指引新冠疫情下的人們應該善用「菇類」尤其是「靈芝」自求多福。 畢竟病毒多變化,任何針對性的治療藥物或預防疫苗都需要時間開發和進行臨床試驗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在日常飲食藉助具有功效性的「食物」與病毒抗衡,至少不被病毒擊倒,對於企盼早日脫離Covid-19(新冠肺炎)威脅的全世界實在是至關重要。 ...
建立於 25 十月 2021
15. 靈芝有助抗流感──減輕致病嚴重性&抑制病毒活性
(焦點新聞)
日本九州大學農學研究院清水邦義副教授的研究發現,靈芝子實體不僅有多種三萜化合物能抑制流感病毒活性,靈芝子實體熱水萃取物還可減輕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嚴重性。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如何在「流感」撞「新冠」的夾縫中安身立命,提供了最好的參考。與其兵臨城下才來抱佛腳,何不從現在起就做好萬全準備? 文/吳亭瑤 Covid-19疫情的緩和才剛讓人鬆口氣,公費流感疫苗已在10月1日宣布開打,正式預告流感季節即將到來,更暗示新冠病毒(病毒性肺炎)與流感病毒(病毒性肺炎)雙重夾擊的挑戰已等在不遠處,甚至連肺炎鏈球菌(細菌性肺炎)也可能加入混戰。 ...
建立於 03 十月 2021
16. 靈芝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效用──抗發炎、抗病毒、改善失衡的免疫
(焦點新聞)
... C virus, HCV)每年造成的新增感染就有300萬人(平均每分鐘5~6人),導致患者因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死亡的病例也將近110萬人(平均每分鐘2人)。 撇開新冠病毒不算,B肝和C肝病毒可說是對人類生命健康最具威脅性的病毒。只不過它們溫水煮青蛙的技倆總是很容易讓人失去戒心,尤其在新冠旋風襲捲下更加容易被忽略,因此WHO才會在疫情期間特別叮囑世人「消除肝炎不容等待」。   ...
建立於 09 九月 2021
17.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後疫情時代更需吃靈芝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疫苗只是黑暗中的一絲燭光,但其實你身邊早就有個手電筒,為什麼你老是不會開它呢?      口述審定/許瑞祥      採訪整理/吳亭瑤   要想偷吃,先吃靈芝 新冠病毒的出現,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到底是把距離「變遠」還是「變近」呢?那得看你的隱私有沒有被迫公開而定。 倘若是在國外,距離肯定是變遠了,因為嚴峻的疫情讓人們不得不保持距離。 ...
建立於 03 五 2021
18. 台灣:靈芝多醣提高疫苗保護力──以腸病毒71型疫苗為例
(2020-2024)
2020年9月29/臺灣大學、臺大醫院/Frontiers in Immunology 文/吳亭瑤    正當全人類的情緒隨著「新冠疫苗vs. 新冠疫情」起起伏伏之際,以五歲以下幼童為主要感染族群的腸病毒(enterovirus,簡稱EV)也即將進入流行高鋒期,其中又以腸病毒71型( 簡稱EV-A71)最受關注,因為它除了會引起手足口病(手腳、口咽起疹㿉瘍)之外,還可能導致腦膜炎、脊髓炎、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等神經系統相關的嚴重併發症,甚至有致死之虞。 ...
建立於 20 四月 2021
19. 可以用吃的,為何要用打的?──後疫情時代,更需吃靈芝 Part 8
(焦點新聞)
...  延伸閱讀〈後疫情時代更需吃靈芝〉系列 part 1 要想偷吃,先吃靈芝 part 2 想要疫苗效果好,先吃靈芝再打 part 3 靈芝是食用的疫苗佐劑 part 4 怕疫苗失效,吃靈芝補強 part 5 疫苗沒得選,靈芝隨你挑 part 6 病毒不會消失,靈芝請繼續吃 part 7 邊境開放前,要吃靈芝 (圖片來源/許瑞祥1988年著作《靈芝的奧秘》) ...
建立於 19 三月 2021
20. 開放邊境前,要吃靈芝──後疫情時代,更需吃靈芝 Part 7
(焦點新聞)
...  尤其是台灣因為戴口罩和嚴格的邊境檢疫與匡列隔離,把病毒阻隔在外,讓我們染疫人數相對很少,但哪天邊境一開放,我們相對於經常與病毒擦身而過、每天都在練兵的外國人,可能會有更大的風險。 理論上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人打了疫苗後就能對病毒產生群體免疫,但是按現在疫苗生產、分配的狀況,這個願望幾年內恐怕都實現不了。 打了疫苗之後能不能減少隔離天數,則須視國際疫情發展,至少也要觀察個一年才能有初步的輪廓。因為注射疫苗可能延緩病毒發作的時間,反而需要花更長時間來評估有沒有被感染。 ...
建立於 14 三月 2021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