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傳統紀年的地支由「辰」轉進「巳」,與其對應的生肖也從「龍」輪職到「蛇」。雖然蛇也稱「小龍」,從東漢一些重要著作也可看出古人視蛇為龍的同類或化身,但不同於龍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始終保持高度一致的神性,蛇的形象卻是亦神亦妖、亦人亦獸,多重且複雜,登上故宮大雅之堂的相關文物數量也難與龍相並論。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在充滿活力的民間和許願重生的地宮,找到不同朝代以蛇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並在其中看到雅俗共賞的靈芝以不同的藝術型式與作品主題相互輝映。
文/吳亭瑤
眾「蛇」之中最為大眾所熟悉者,當屬《白蛇傳》裡修練成人形後嫁給許仙天以報前世救命恩情的白娘子,以及對白娘子忠心不二(或者是被白素貞收服而不得不)患難與共的小青。故事中娘子意外喝下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死」許仙,為救夫君勇闖崑崙山盜取仙草的劇情,正是所有中國人認識靈芝的起點。
下圖是晚清民間四大木版年畫產地之一「天津楊柳青」的畫師以雕版印刷製作的《白蛇傳》年畫,白娘子遭遇守護靈芝仙草的白鶴童子(南極仙翁護法)攔阻一幕,就位在畫面上半中間左邊「南極洞(南極仙翁住所)」之前。只見白娘子雙手舞劍單膝跪地,其所企求的靈芝仙草已近在咫尺。
情深義重的白娘子最終並沒有打贏,幸得及時出現的南極仙翁憫其救夫心切而贈予靈芝仙草,才得以救回許仙一命,日後甚至跟許仙生了一個胖娃兒。靈芝起死回生之效實屬誇大,但作為無藥可用時的壓箱寶,死馬當活馬醫,最後終能續命回春,則是自古至今都確有所聞。
許仙因靈芝恢復健康的重生,呼應著白娘子(白蛇)幾經磨難(脫皮)最後連心性也蛻變成人的新生。這部萌發于南宋(12~13世紀)、成形于明末(17世紀)、成熟於清末民初(18~20世紀初)由民間接力集體創作的神話傳說,顯然在嚮往自由戀愛、突顯民間正義的背後,為生命注入了鍥而不捨終有機會脫胎換骨的希望。
以「人首蛇身」將生殖力和生命力形象化的伏羲女媧,是另一個與蛇的意象有關的神話主角。祂倆在先秦典籍分屬不同的神話系統,女媧原為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始祖神,伏羲則是發明漁獵工具、始作八卦(占卜吉凶禍福)的部族首領,直到西漢人們才將二者結合為配偶神,希望透過相關圖騰的崇拜和祭祀獲得生生不息的力量,祈願生者子孫昌盛家族興旺,祝福死者靈魂升仙長生久世,或來世再生再享榮華。
從漢代墓室大量出土的畫像石(用於構建和裝飾墓室、刻畫有圖像的石板或石塊)會發現,伏羲女媧通常手持度量工具「規矩」表明其為造物者的身份,或者手托日月比喻陰陽調和(方能趨吉避凶),不過有些時候也可看到祂們手持「造型非常藝術」的靈芝仙草庇佑生者、關照死者。
2005年央視網(CCTV.com)民俗頻道的《盤古探源》介紹「考古發現河南、山東漢墓畫像石中有一種『巨人懷抱伏羲、女媧』的圖案」,其中一幅出土自河南省南陽市唐河針織廠的西漢晚期漢墓畫像石,就刻著伏羲女娲各持一株貌似靈芝仙草面向彼此,二者的蛇尾被中間的神人用手圈住象徵陰陽結合。
同樣是河南南陽地區,一座在麒麟崗發現的東漢早期(大約是東漢成立的西元25年至100年之間)夫妻合葬墓,其主室墓頂也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在神獸(掌管婚姻和生育的高禖神)牽引下彼此遙望的畫面,不過兩者在造型上更像遨翔仙界的飛仙:
左側的女媧往前張開雙臂,狀似正往伏羲的方向飛去;身呈S型、重心往後拉的伏羲則是右手舉靈芝、左手遞芝草,彷彿用其身體語言在呼喚女媧。
關於靈芝與芝草在麒麟崗東漢畫像石墓裡的造型與區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陳秀慧博士2023年發表在《考古學集刊》的論文有詳細解說:具有傘狀蓋為真菌類靈芝;一束數葉,葉作長短不一的細長曲線狀,向後上方揚起或飄垂,則是草本類的芝草,其中有些芝草還有一個紡錘狀的花苞。
下表為該文對這兩類圖像所做的整理,順表仔細端詳每一幅舉例的畫像,更能在這個距今兩千年的地宮藝術裡辨認出靈芝。
蛇在古代中國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意象,那就是與龜合稱「玄武」作為天象中北方七宿的代表圖像,象徵北方的方位神與守護神,其與青龍(東)、白虎(西)、朱雀(南)合稱「四神」或「四靈」,有鎮守四方、辟妖驅邪、祛災解厄的寓意。
牠們的形象常被用於陽宅(如刻在屋簷最前端的圓形瓦當上),祈求守護家宅平安;或是用於陰宅,祈求保護亡靈免受鬼怪侵擾。下面這幅唐玄宗時期宰相韓休(673~740年)與夫人合葬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新庄村附近)的墓室北壁《玄武圖》壁畫,即為常見的玄武形象之一:
蛇從龜腹前後足之間穿過(喻陰陽結合),首尾相接結成一圓(喻生命循環永不止息),並且大張其口與同樣張口吐信、哈氣威嚇的龜怒目相對(喻以兇鎮惡)。從龜蛇口中呼出的雲氣(喻生命元氣)和壁畫四周的祥雲(喻天上仙界)均呈如意形,相比靈芝成熟時的如意外形實在非常相似。
看似很有距離感的玄武圖,也許未必遙遠。聯合國郵政管理局(UNAP)今年(2025)發行的乙巳蛇年郵票,就可看到玄武圖中「蛇的首尾相連成圓」的元素:由四條蛇形成的四個小圓環繞出一個大圓,其中分據南北的兩條蛇還有象徵「如其所願」的如意圖案,而如意圖案常被視為靈芝造型藝術的另一種變形。
根據UNAP官網的介紹及郵票設計師受訪時的闡述:蛇身的紅代表著「生命的活力」和「不斷更新的能量」;四種圖案的蛇環繞成圓形除了象徵「時間的流動」、「文化的交融」與「生命的延續」,亦強調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和而不同」中展現共通性;作為背景的百合花則是象徵這個世界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和平」與「友誼」。
從玄武圖像中以原始形象鎮宅保安、鎮墓護靈的蛇龜合體,到女媧伏羲以神祇形象握創生、長生、永生、再生的人首蛇身,再到白蛇傳裡由獸妖轉化新生為人的白娘子,不只會發現蛇的生肖寓意其實比一般想像的更為深刻,也可看到蛇的圖騰崇拜和文化意象在傳統中國文化裡之於個人、夫妻、親族乃至整個部族的生存與死亡、此生與來世具有多重意涵,為古人面對生離死別的人生課題時提供了轉念的慰藉與想念的寄託。
從這個角度來看,靈芝之於各種慢性病患者、重症病危者及其家人朋友,不也具有同樣的意義嗎?或許現實中也只有靈芝可以從古穿越至今,並且橫跨文化意像與現實需求,幫助你我有更多的機會:在健康之時持盈保態、生機勃發,在生死之間化險為夷、轉化重生。
1. 李嘉慧:論中國神話傳說中蛇意像的演變。古今文創,2022年第40 期49~52頁。
2. 曾祥委:盤古探源。央視網(CCTV.com)官網民俗頻道,2005年3月2日發布。
3. 武瑋:伏羲女媧畫像磚。河南博物館官網,2017年4月25日發布。
4. 陳秀慧:南陽麒麟崗漢墓明星玉女圖試析。考古学集刊第28集第132~159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5. 南陽市博物館:南陽麒麟崗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河南漢畫像石圖像資源數據庫,2022年10月7日發布。
6. 金紫琳等:韓休墓《玄武圖》壁畫的保護修復。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第373~380頁,科學出版社2020年出版。
7. 陳器文:玄武龜蛇雙首勾環圖像探賾。中興大學文學報第27期增刊第85~120頁,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10年12月出版。
8. 朱存明:論中國古神話在漢畫像中的表現。中興大學文學報第27期增刊第177~205頁,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10年12月出版。
9. 中國農歷蛇年郵票。聯合國郵政管理局(UNAP)官網,2025年1月17日發行。
10. 周昕(中國新聞網):專訪生肖郵票設計師潘虎:蛇如何「躍然紙上」走向國際。中國經濟網,2025年01月31日發布。
11. 莊吉發:靈蛇呈祥迎癸巳——蛇圖騰崇拜的文化意義。故宮文物月刊第359期第4~11頁,2013年2月出版。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