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沒有跨年煙火,不管空氣品質比過去幾年改善多少,PM2.5依然是全民公敵。可別以為它對健康的具體傷害必須長年累積,英國研究機構近期發表在《刺胳針》的人體試驗證實,僅僅在PM2.5濃度17~18μg/m3的街頭散步兩小時,心肺功能、血管彈性就會「馬上」變差。面對百病之源,戴口罩已無濟於事。如何才能「吸到卻不被毒到」?科學證明,常用靈芝保護,當可即刻救援!
文/吳亭瑤
2017年12月31日晚上6:00全台PM2.5即時概況,以及2018年1月4日下午3:00全台空氣品質指標(AQI)即時概況。(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以往每年的跨年煙火,各縣市政府比的都誰放的煙火數量多、時間長,然而2018跨年,首長們較勁的卻是,誰決定不放煙火,代表誰對PM2.5的關心比較多。
事實上,曇花一現的煙火對PM2.5的改善猶如杯水車薪,但從這個議題的發酵,可知PM2.5的問題已嚴重到,連短短幾分鐘都必須努力計較。
雖然兩岸政府分別在跨年前後對外宣告,2017年全年的PM2.5污染已有明顯改善,但不管是「台灣各監測站出現PM2.5紅害的日數比兩年前減少近50%」,還是「北京市的PM2.5年平均濃度為58μg/m3比前一年下降兩成」,距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PM2.5年平均濃度標準10 μg/m3差距還很遙遠。
其實只要上網查過幾次PM2.5或空氣品質指標即時概況,就會知道,兩岸多數時候的空氣品質,還是以「警戒橘」或「不良紅」居多。
2018年1月4日中午12:00亞州地區以PM2.5濃度為指標進行評估的空氣品質溉況。(資料來源/Berkeley Earth)
「警戒橘」表示空氣品質會對心血管、呼吸道疾病患者、老人、孩童等敏感族群的健康造成明顯響影;而當空氣品質達到「不良紅」時,則是所有民眾的健康都會受到威脅。
很多人會選擇戴口罩自保,但就如同美國毒理學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招名威在2017年3月26日生物醫學聯合學術年會的演講所言,一般的口罩毫無作用,只有N95等級的口罩才擋得住PM2.5,可是多數人戴超過十分鐘就會覺得呼吸困難。
所以,PM2.5比你想像中還微小,也比你想像中來得毒。
PM是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指的是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當懸浮微粒的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即稱為「細懸浮微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M2.5。
它的直徑只有人類髮絲的三十分之一,比它大的污染顆粒可能早在進入肺部之前,就透過噴嚏、鼻涕、或氣管內部的纖毛和黏液(痰)排出體外。但PM2.5卻會直達肺部深處,沉積在肺泡表面,讓那些吸附在它上面的各種有害物質可以直接傷害肺泡細胞,進而引發氣喘、肺部病變或肺癌。
更糟的是。沉積在肺泡細胞的PM2.5,大約有一成左右會穿透肺泡上的微血管壁,進到血液裡,隨著血液循環毒害全身,於是心臟、血管就成了肺部之外,受PM2.5毒害的第二大重災區。
肺泡上包覆許多微血管,吸進來的氧,與體內回送的二氧化碳,會在這裡進行交換,而此處也是PM2.5進入血液循環的侵入點。(插圖/邱千蓉)
很多人以為PM2.5對心肺的傷害需要時間累積,其實不然。
2017年12月5日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等多個機構共同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研究報告指出,只要在PM2.5濃度平均17~18μg/m3的倫敦鬧區(牛津街)散步兩小時,對於散步後一天內的心肺功能和動脈彈性就有負面影響,甚至會使原本有肺部疾病者增加咳、痰、喘的機會。
但如果把散步兩小時的地點改在PM2.5濃度平均只有6~7μg/m3的海德公園(Hyde Park,倫敦市區內公園,佔地約為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五到六倍),則能使心肺功能和動脈彈性受益──可是如果隔天再到車水馬龍的街頭散步,那之前獲得的好處又全都吐光了。
這可是由一百多名六十歲以上健康志願者、慢性肺阻塞患者,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做出來的試驗結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參考中文報導或論文原文。
這份報告嚴正指出,PM2.5的傷害是現在進行式,而且就算只有超標一點點,傷害立馬可見。
重點是,你知道台灣多數地方的PM2.5濃度是多少嗎?「警戒橘」是35.5~54.4μg/m3,「不良紅」則是54.5~150.4μg/m3(以上數值為24小時平均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PM2.5濃度必須降到年平均值10 μg/m3以下,日平均值25 μg/m3才算理想。也就是你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空氣品質指標(AQI)必須經常出現「青草綠」,或是PM2.5即時概況經常處在「清水藍」才可能達標,而這點可能連花蓮和台東都很難辦到。
空氣品質指標為依據監測資料將當日空氣中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濃度等數值,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之副指標值,再以當日各副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品質指標值(AQI)。(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當然,有些PM2.5的傷害需要一點時間才看得出來,不過這時間可能比像想中來得短。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行政院環保署等多個研究機構,從2015至2017年持續追蹤PM2.5對國人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除了肺部和呼吸道疾病之外,肝癌發生率增加、代謝速率變慢、腰圍變粗、血壓上升等,也都和PM2.5有關。
同期間,他們還追蹤了一千名剛出生至十歲孩童的心肺功能變化,結果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6μg/m3,孩童的心肺功能就會減少2%。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幾年也對台北市交通空污造成的健康傷害,進行廣泛的調查和研究。結果發現,不管是中年工作族群的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增加、體內發炎細胞比例上升,還是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診住院率,或是老年人舒張壓上升、得到阿茲海默症或血管型失智症的機會提高,都和持續暴露在PM2.5的時間呈正相關。
臺大的研究團隊甚至把收集自大台北地區空氣中的PM2.5濃縮,以13μg/m3的濃度釋放在健康大鼠的生活環境中,結果才三個月的時間,實驗大鼠陸續出現呼吸道發炎、肺氣腫、心律不整、心肌炎、胰島素阻抗、主動脈壁增厚、腎小管病變等病變。此研究成果即發表在2017年10月17日舉辦的「空氣品質與健康」國際研討會。
所以,如果你把防範PM2.5的希望寄託在遙遠的公共政策或法令規章,PM2.5早已毒你千百萬遍。
口罩擋不了,空氣清淨機也濾不掉,即使全天候待在家裡也防止不了PM2.5從室外進入室內。你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設法讓吸入肺部的PM2.5,不要隨血液循環趴趴走。
靈芝,可以做到這點!
2016年4月,中原大學招名威助理教授、曾嘉儀助理教授和臺灣大學許瑞祥教授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發表了全球首篇靈芝抗PM2.5的報告。該份報告指出:
PM2.5會引發細胞內部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正是造成細胞傷亡的源頭。但如果先把形成血管壁的內皮細胞浸泡在松杉靈芝子實體熱水萃取物裡一或兩個星期,再讓細胞暴露在高濃度的PM2.5底下,結果不只自由基(如ROS)生成的數量降減到只剩一點,細胞內的抗氧化酵素也大幅增加,細胞的存活率更顯著提升。
再者,PM2.5之所以能穿透肺泡上的微血管,進到血液裡,主要是因為PM2.5誘發產生的自由基,會破壞血管細胞(即內皮細胞)緊密的排列,使細胞與細胞間出現縫隙(血管通透性增加)。
然而只要事先讓內皮細胞浸泡在靈芝熱水提取物裡一或兩個星期,即使面對高濃度的PM2.5刺激,血管通透性則會比沒有靈芝保護的情況,降低九成之多。如此一來,PM2.5就會被擋在血管外面,進不到血液裡,對全身的傷害也大幅限縮。
事先將將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與松杉靈芝子實體熱水萃取物一起培養一週或兩週,再以高濃度的PM2.5(500或1000 μg/mL)刺激24小時,可以發現,比起沒有任何保護的內皮細胞(控制組),靈芝組的內皮細胞生成的自由基(ROS)較少,細胞存活率較高,血管通透性也比較低,而且效果與靈芝處理的時間呈正比。(資料來源/Am J Chin Med. 2016 Apr;44(2):355-76.)
也許你要問,那些堆積在肺泡表面的PM2.5又該怎麼辦?
其實從1970年代以來,科學已證明靈芝可以抑制肺部纖維化、預防肺細胞癌化、抑制肺腫瘤生長、減輕過敏性氣喘、改善慢性支氣管炎、修復受損的支氣管細胞…...加上靈芝向來專長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相信在這些作用保護下,PM2.5對肺部本身的傷害應能減到最輕。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及的靈芝抗P2.5研究,如果只用靈芝和細胞培養一兩天,則細胞一遇到PM2.5還是很快就死光了,必須把時間延長到一至兩個星期,細胞才能對PM2.5有比較好的抵擋效果。
換句話說,並非馬上吃靈芝,馬上就能產生保護作用,而是必須天天吃、長期吃,靈芝才有即刻救援之效。
一如青春歲月不饒人,PM2.5的傷害也不會停歇。當你在計劃2018時,別忘了先給自己一個穩固的依靠。如何才能不被百病之源的PM2.5打倒?靈芝正是抗PM2.5最方便、最有效的金鐘罩!
1. 全台空氣品質指標(AQI)即時概況,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2. PM2.5全台即時概況。
3. 今年PM2.5紅害已減近50%,環保署:媒體報太多空汙民眾才感覺變糟。Yahoo奇摩即時新聞,2017年12月29日。
4. 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 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任务目标,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2018年1月3日。
5. 北京打擊空汙有成,專家:仍須發展乾淨能源。上報影片,2018年1月1日。
6. Air Quality Real-time Map. Berkeley Earth.
7. 招名威。細懸浮微粒在心血管系統中的影響及其潛在的預防機轉。生物醫學聯合學術年會演講,2017年3月26日。
8. 認識細縣浮微粒PM2.5。行政院環保署,2015年10月。
9.蘇一峰。〔天下雜誌專訪〕研究發現在PM2.5濃度17的街道旁慢走,反而對心血管有害。2017年12月19日。
10. Sinharay R, et al.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walking down a traffic-polluted road compared with walking in a traffic-free area in participan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with chronic lung or heart disease and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a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 Lancet. 2017 Dec 5. pii: S0140-6736(17)32643-0.
11. 空污影響健康,國衛院:PM2.5增肝癌風險。非凡新聞,2017年12月28日。
12. 黃安琪。台灣國人PM2.5健康追蹤,首揭空污恐致血壓上升。聯合報,2017年10月17日。
13. PM2.5增6微克,童肺功能降2%。台灣新生報,2017年12月28日。
14. 臺大學術卓越系列報導-公共衛生學院:懸浮微粒污走我們的健康。國立臺灣大學,2017年12月20日。
15.「空氣品質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借鏡各國觀點經驗,提昇國家空氣品質。衛生福利部,2017年10月17日。
16. Tseng CY, et al. Potent In Vitro Protection Against PM[Formula: see text]-Caused ROS Generation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by Long-Term Pretreatment with Ganoderma tsugae. Am J Chin Med. 2016 Apr;44(2):355-76.
17. 吳亭瑤。抗PM2.5有解?最新研究證實,靈芝可減輕PM2.5毒害。靈芝新聞網,2016年4月19日。
18. 吳亭瑤。穹頂下的希望!專訪全球首個證明「靈芝抗pm2-5」的研究團隊──中原大學助理教授招名威、曾嘉儀&臺灣大學教授許瑞祥。靈芝新聞網,2016年5月24日。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