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43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1 頁,共 3 頁

1. 伊朗:靈芝真能減重嗎?——臨床試驗有答案
(2020-2024)
...  所有參與試驗的受試者都是伊朗Baneh省Salahuddin醫院的門診病人,男女都有,平均年齡在四十歲上下,BMI(體重÷身高的平方)介於25~29.9(kg/m2)之間,即所謂的「過重」或「輕度肥胖」體位。   每天750 mg「靈芝水萃物+全靈芝粉末」 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所有最後被納入研究分析的受試者,均未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可能造成體重下降的疾病,亦無懷孕、哺乳、感染COVID-19等情形,也沒有服用任何可能與靈芝發生交互作用作用(如阿司匹靈之類的抗凝血劑)或與減重、阻斷脂肪吸收相關的藥物。 ...
建立於 17 五 2023
2. 〔林志彬专栏〕灵芝扶正祛邪战疫情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现有抗病毒药不能杀灭特异性病毒,只能抑制病毒增殖,除常规的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无非就是 “扶正固本” 增强免疫力。研究灵芝超过半世纪的北大教授林志彬教授通过本文告诉我们,灵芝不仅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还能改善精神应激造的免疫力降低,甚至还能抑制抗新冠病毒在体内增生,并能增强病毒疫苗作用。有了灵芝保护再加上接种疫苗,也许就有机会逃过一劫。 文/林志彬 ◎本文以繁体版首次发表于《健康灵芝》96期(2022年12月),经作者授权以简体版于《灵芝新闻网》首次发表(2023年1月) ...
建立於 05 一月 2023
3. 2022研究新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降低COVID-19病毒感染力:既可阻撓病毒入侵細胞,也能阻撓「染疫細胞」牽連「健康細胞」
(天選之材GMI)
林東毅副教授和蔡明翰助理教授的團隊已在今年8月證明,GMI可以敦促細胞把ACE2受體收起來,使新冠病毒不得其門而入。時隔不到半年該研究團隊又證明,就算ACE2受體還大剌剌的掛在細胞外,GMI也有辦法保護細胞不受病毒和染疫細胞感染,而且即使病毒多變化其保護效果不易大打折扣。如此多元的抗COVID-19作用,不管是放眼「靈芝界」還是「食品醫藥界」都是目前唯一。 文/吳亭瑤   ...
建立於 06 十二月 2022
4.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後疫情時代:善用天選之材,創造天選之人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掌握新冠確診人數即將超過8百萬,死亡率在0.17%之際,世衛組織WHO掌握的全球確診人數通報人數則是6億2千多萬人,死亡率則是1%。(圖片來源/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 過去大家會覺得COVID-19病毒(SARS-CoV-2)很可怕,是因為不曉得它會拖多久,也不曉得它會引發什麼樣的重症;現在我們跟它比較熟了,比較了解它的脾氣,也知道病毒的傳染力雖然愈來愈強,但感染後死亡和重症的比例其實很低,所以人們面對病毒也愈來愈平常心了。 ...
建立於 11 十一月 2022
5. 2022許瑞祥專文|後疫情時代:善用天選之材,創造天選之人
(天選之材GMI)
...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掌握新冠確診人數即將超過8百萬,死亡率在0.17%之際,世衛組織WHO掌握的全球確診人數通報人數則是6億2千多萬人,死亡率則是1%。(圖片來源/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 過去大家會覺得COVID-19病毒(SARS-CoV-2)很可怕,是因為不曉得它會拖多久,也不曉得它會引發什麼樣的重症;現在我們跟它比較熟了,比較了解它的脾氣,也知道病毒的傳染力雖然愈來愈強,但感染後死亡和重症的比例其實很低,所以人們面對病毒也愈來愈平常心了。 ...
建立於 11 十一月 2022
6. 中國:卡住ACE2受體阻撓新冠病毒入侵,赤芝酸A是54種靈芝潛力三萜和固醇的翹楚——來自電腦模擬分析的結果
(2020-2024)
...  繼埃及、波蘭、瑞士學者透過電腦運算和電腦模擬發現「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免疫逃脫和入侵細胞活性的靈芝三萜化合物」,本研究再一次利用電腦運算和電腦模擬,對靈芝中有望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率和傷害性的成分做了大膽的預測。然而並非每種靈芝都能集如此眾多成分於一身,也不是每種靈芝都有「卡位」能力最強的赤芝酸A,而且這些成分的個別含量都極其微小。 因此,想憑單一成分之力去執行卡位或調節的任務,實在太過奢求。但我們卻可以寄望多樣化的靈芝三萜類和甾醇類眾志成城,通過多重卡位、多個靶點、多條路徑、多方機轉來發揮防治COVID-19的作用,而最有機會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靈芝原料,應當就屬靈芝子實體乙醇(酒精)粗萃取物了。 ...
建立於 03 十一月 2022
7.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青出於藍的GMI 將再彰顯靈芝家族的榮耀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protein)。   不種子實體、不養菌絲體,也不需萃取 直接生產有效成分,經濟、節能又環保 由111個胺基酸組成的GMI,原本以為只是小孢子靈芝菌絲體裡負責讓靈芝從「菌絲體生長階段」進入「子實體生長階段」的訊息調控蛋白質,後來經過動物實驗或臨床經驗發現,只需很少的劑量就能發揮調節免疫、抑制腫瘤、保護神經、抗COVID-19病毒入侵、抗PM2.5、抗細菌、抗過敏、抗發炎、抗老化等多重功效。 ...
建立於 04 九月 2022
8. 2022許瑞祥專文|青出於藍的GMI 將再彰顯靈芝家族的榮耀
(天選之材GMI)
... protein)。   不種子實體、不養菌絲體,也不需萃取 直接生產有效成分,經濟、節能又環保 由111個胺基酸組成的GMI,原本以為只是小孢子靈芝菌絲體裡負責讓靈芝從「菌絲體生長階段」進入「子實體生長階段」的訊息調控蛋白質,後來經過動物實驗或臨床經驗發現,只需很少的劑量就能發揮調節免疫、抑制腫瘤、保護神經、抗COVID-19病毒入侵、抗PM2.5、抗細菌、抗過敏、抗發炎、抗老化等多重功效。 ...
建立於 04 九月 2022
9.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GMI就像細胞的「重開機」指令,可重啟生命程序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所以GMI不是普通的蛋白質。講得比較玄一點,大自然在混沌之初,一定有很多訊息分子留在原始細胞裡。就我現在對GMI的了解,它就是一個很原始的訊息分子。 (左圖來源/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右圖來源/ResearchGate)   GMI是一個訊息調控蛋白質 最早它被命名為「免疫調節蛋白質」是源於這一類的成分在1989年被發現時,首先被驗證的功能是「免疫調節」。如今經過三十幾年的研究,發現GMI的功能很全方位,從抗發炎、抗腫瘤、抗化療損傷、抗PM2.5、抗新冠病毒(COVID-19)、抗細菌、抗過敏、抗腸炎、抗腦創傷⋯⋯到抗老化,幾乎無役不與。 ...
建立於 23 八月 2022
10. 2022許瑞祥專文|GMI就像細胞的「重開機」指令,可重啟生命程序
(天選之材GMI)
...  所以GMI不是普通的蛋白質。講得比較玄一點,大自然在混沌之初,一定有很多訊息分子留在原始細胞裡。就我現在對GMI的了解,它就是一個很原始的訊息分子。 (左圖來源/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右圖來源/ResearchGate)   GMI是一個訊息調控蛋白質 最早它被命名為「免疫調節蛋白質」是源於這一類的成分在1989年被發現時,首先被驗證的功能是「免疫調節」。如今經過三十幾年的研究,發現GMI的功能很全方位,從抗發炎、抗腫瘤、抗化療損傷、抗PM2.5、抗新冠病毒(COVID-19)、抗細菌、抗過敏、抗腸炎、抗腦創傷⋯⋯到抗老化,幾乎無役不與。 ...
建立於 23 八月 2022
11.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你問GMI那麼有效為什麼不去做藥?我說如果先去做藥你可能還吃不到!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當我跟生技業大老請教時,他們說,如果書裡的病人記錄都是真的,那麼應該沒有一個抗癌藥可以比得上這個東西。 我就和他們說,我沒有要你們相信什麼,等到你需要的時候相信我就可以了,但是我希望你永遠不要需要,因為李醫師目前只針對無藥可醫的病人做規劃和治療。   厲害者藥也? 其實不只抗肺癌,GMI對許多癌症都有效,甚至還被科學證明能夠抗化療損傷、抗PM2.5、抗新冠病毒(COVID-19)、抗細菌、抗腦創傷、抗腸炎、抗老化。 ...
建立於 17 八月 2022
12. 2022許瑞祥專文|你問GMI那麼有效為什麼不去做藥?我說如果先去做藥你可能還吃不到!
(天選之材GMI)
...  當我跟生技業大老請教時,他們說,如果書裡的病人記錄都是真的,那麼應該沒有一個抗癌藥可以比得上這個東西。 我就和他們說,我沒有要你們相信什麼,等到你需要的時候相信我就可以了,但是我希望你永遠不要需要,因為李醫師目前只針對無藥可醫的病人做規劃和治療。   厲害者藥也? 其實不只抗肺癌,GMI對許多癌症都有效,甚至還被科學證明能夠抗化療損傷、抗PM2.5、抗新冠病毒(COVID-19)、抗細菌、抗腦創傷、抗腸炎、抗老化。 ...
建立於 17 八月 2022
13. 2022研究新知|防新冠有新招!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GMI能讓病毒不得其門而入
(天選之材GMI)
新冠病毒會選擇帶有ACE2受體的細胞進行感染。人體裡很多組織細胞乃至血管都有ACE2,更不用說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最主要的入口——從鼻腔,經咽喉,到肺部的呼吸道。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副教授、蔡明翰助理教授等於今年五月發表的研究證實,來自小孢子靈芝的GMI除了能讓細胞收起ACE2,使病毒不得其門而入,還可順便干擾病毒,增加病毒進入細胞的困難度。 文/吳亭瑤   目前對於新冠肺炎(COVID-19)的防範主要做法有二,其一是透過檢疫(篩檢)、隔離、戴口罩、勤洗手等等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其二則是藉由接種疫苗、自然感染提升抗病毒免疫力。其中後者尤為重中之重,問題是新冠病毒(SARS-CoV-2)每變異一次,逃脫免疫的能力就增一分,讓人不禁要想是否還有第三種方法可用,而這個方法可以既不怕病毒變異,也不需以經濟為代價,還能防範得很精準? ...
建立於 19 六月 2022
14. 感染COVID-19快速康復:沒有發高燒、喉嚨痛和呼吸困難,一定是靈芝的功勞!
(焦點新聞)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好友的染疫經驗讓我深刻體會,與病毒和「平共」存的關鍵不是生理年齡而是「免疫年齡」。正因有靈芝對免疫功能的固本培元,年近五十的她才能在遭遇COVID-19挑戰時,速戰速決(發病輕而短)、全身而退(沒留後遺症)。 採訪撰文/吳亭瑤   2022年4月29日晚上,和我同樣出生於1970年代台北的青梅好友Line給我「COVID-19快篩出現兩條線」的照片,說她確診了。 ...
建立於 06 六月 2022
15. 埃及、波蘭、瑞士:電腦模擬顯示,靈芝三萜化合物具有「抗COVID-19」潛力
(2020-2024)
... Abdelmohsen與多位埃及、瑞士、波蘭學者共同發表在《Plants》(植物期刊)2021年1月號的研究發現,四種來自靈芝的三萜化合物,對於抑制新冠病毒深具潛力,它們分別是:靈芝醇F、靈芝酮二醇、赤芝萜醇A,以及20 (21)-脫氫赤芝酸。 研究者透過電腦模擬(in silico),分析162種天然界的三萜類和固醇類化合物,與新冠病毒感染、複製、免疫逃逸相關的7種關鍵酶的分子對接狀況,藉此篩選出最有可能抑制病毒的活性成分,以作為開發Covid-19治療藥物的參考。結果共有6種三萜化合物脫穎而出,靈芝三萜就包辦了4種。 ...
建立於 13 四月 2022
16. 馬奇諾防線如果失效,該怎麼辦?——臺大教授許瑞祥觀點(五)
(焦點新聞)
造價高昂、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並未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保住法國,因為德軍從防備弱的另一邊攻進來。防疫如同作戰,想要與病毒和平共存,我們的免疫系統就不能只有「馬奇諾防線」! 口述審定/許瑞祥      採訪整理/吳亭瑤 法國建造來防禦德國入侵的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的確固若金湯,但最後卻以「未能阻止德國入侵」而留名青史。(圖片來源/wikimedia) ...
建立於 22 二月 2022
17. 被「清零」保護的溫室花朵,該如何解套?——臺大教授許瑞祥觀點(四)
(焦點新聞)
清不清零,都有代價。重點是,不管政府的政策是什麼,民眾自己應該要有自保之道。就像你平常會去廟裡上香、會去教堂禱告一樣,與病毒共存時,最簡單也最可靠的自保之道,不就是每天吃一點靈芝嗎? 口述審定/許瑞祥      採訪整理/吳亭瑤 文中兩位受訪的防疫專家:臺大醫院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以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台灣中研院生醫所何美鄉醫師,對於「清零」與「共存」的分寸拿捏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來源/BBC ...
建立於 17 二月 2022
18. 疫情再起②|破突性感染怎麼擋?別忘了還有你的免疫力!
(焦點新聞)
防範病毒的突破性感染,不該是疫苗比一比,抗體算一算,而是好好照顧你的免疫力! 文/吳亭瑤 (來源/李四端的雲端看世界2022年1月24日)   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巔覆了先前許多對於新冠病毒(SARS-CoV-2)的預測和,其中最跌破科學家眼鏡的莫過於,完整接種疫苗之後還被病毒突破感染,而且全球皆然的普偏現象。 既然兩劑疫苗封鎖不了病毒,那就再追加一劑吧! ...
建立於 31 一月 2022
19. 疫情再起①|因為輕症居多,所以感染也沒關係?
(焦點新聞)
隨著Omicron的快速傳播,各種負面(傳播速度快、繁殖效率高、潛伏期短、免疫逃脫力強、打滿三針還是確診、感染過的人還會再感染)夾雜正面(輕症居多、住院風險低)的消息,也排山倒海轟炸我們的腦袋。到底該用什麼樣的心態應對這隻凶中帶吉、吉中帶凶的病毒呢? 文/吳亭瑤 (圖片來源/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猶記得2020年底,全球充滿人定勝天的希望,認為Covid-19很快就會被疫苗終結。如今2021已經過完,新冠病毒(SARS-CoV-2)非但沒有被終結,反而迎來全新變種Omicron主導的第N波疫情。 ...
建立於 07 一月 2022
20. 病毒不斷變異,到底該怎麼辦?——臺大教授許瑞祥觀點(一)
(焦點新聞)
今年(2021)11月,眼看疫情好像就要進入尾聲,怎知突然殺出個程咬金,瞬間就又草木皆兵,追加疫苗的哨音吹得震天響,完整接種也被重新定義。不管Omicron最後被證實大魔王還是小魔頭,或者只是下個魔王的前世今生,它的出現都讓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解決Covid-19的問題,到底是要靠吃藥、打針,還是吃食品?  口述審定/許瑞祥       採訪整理/吳亭瑤 ...
建立於 21 十二月 2021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3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