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採芝況味,相同的仙芝獻瑞,穿越千年的時空,不變的祈祥納福祝安康。看完古畫裡的採芝仙,也給自己來趟「追本溯源」的靈芝農場之旅吧!因為真正的好靈芝不會只存在文宣裡,而是能夠親眼看見。一睹靈芝芳華,炎炎暑氣全消,日後每回食芝,別有一番祥瑞滋味在心頭。
文/吳亭瑤
從春雨紛紛的清明,來到陽氣勃發的炎炎夏日,靈芝已從初出茅蘆的乳白色原基,蛻變成風華正茂的如意祥雲,正是一探靈芝芳華的最美季節。
相較於現代人可以郊遊般地輕鬆尋芝訪芝,古代人可就辛苦了。深入山林尋覓數日還未必有所斬獲,因為飽滿的野生靈芝如此稀少,即使有心,也難遇見。
所以古時候能夠採得靈芝,可真是好運氣加好福氣,不僅有望一圓「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的夢想,更是諸事吉祥、萬事如意的好兆頭。
既然凡人採芝不易,那就交給神仙吧!畢竟在道教的長生世界裡,「食芝」是修煉成仙的重要過程,也是得道神仙的生活方式,因此「採芝」理所當然成了神仙生活的日常。
於是,一把鋤頭(採芝)、一只筠籃、數朵靈芝,外加葫蘆(象徵懸壺濟世的「醫藥」,也象徵諧音的「福祿」),就成了歷代畫家想像仙人採芝的常見元素。也有畫家別出新裁,讓仙人只帶著掃帚瀟灑採一回。
不同的採芝況味,相同的仙芝獻瑞,穿越千年的時空,不變的祈祥納福祝安康。
看完古畫裡的採芝仙,也給自己來趟「追本溯源」的靈芝農場之旅吧!因為真正的好靈芝不會只存在文宣裡,而是能夠親眼看見。
一睹靈芝芳華,炎炎暑氣全消,日後每回食芝,別有一番祥瑞滋味在心頭。
這幅畫可能是看過人最多的一幅「採芝」畫作,其源自宋代北方的遼國(契丹國),而且還是在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全木結構建築──山西應縣木塔的佛像裡被發現的。
正式名稱為「佛宮寺釋迦塔」的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北宋第四代皇帝仁宗期間),1974年木塔實施加固工程時,於木塔第四層主像釋迦牟尼佛像內發現一批刻經、繪畫等文物,其中就包括這幅彩繪作品。
畫中人物臉部飽滿,肩披獸皮,腰圍葉裳,赤腳行走於山石間;右手舉靈芝,左手荷鋤頭,背上竹簍裝滿剛採集到的靈芝與藥草,木杖上則系有草帽和葫蘆。古代道家習慣以葫蘆盛裝丹藥,因此「懸壺(葫)」有醫藥的象徵。
有研究者認為,畫中描繪的正是遍嘗百草的神農。其手持靈芝之舉,突顯出靈芝在百草中的特殊地位。事實上能與教導眾生解脫苦難、究竟涅盤的佛陀放在一起的有形之物,必定有其奧義。也許,畫這幅畫的人(或把這幅畫和刻經一起放在釋迦牟尼佛內的人),正想用靈芝代表的「如意」,呼應菩薩的「有求必應」相呼應呢!(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這幅畫作是宋高宗、宋孝宗時期(南宋第一任和第二任皇帝,1107-1189)的宮庭畫家馬和之的作品。其為御前畫院十人之首,獨創「柳葉描」,筆法飄逸、著色清淡,自成一家。
畫中女子麻姑是道教的神仙人物,最早出現在東晉葛洪(284-363)的《神仙傳》裡,原為善良勤勞的平凡姑娘,因累積功德得道成為女壽仙。時年五百多歲的她,已三次見證「東海變桑田」。
書中形容麻姑「十八九許,頂中作髻,餘發散垂」且「手似鳥爪」,通過馬和之的細膩筆觸化幻如真。畫中麻姑肩荷鋤、掛筠籃,籃裡盛滿了各色靈芝,鋤柄上還懸掛一長串的葫蘆,述說的是「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誕辰,麻姑來到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獻壽」的故事。
此時的葫蘆,既是盛酒工具,更是「福祿」象徵,加上靈芝的「長壽」寓意,使得這幅麻姑採芝釀酒獻壽圖,成了祝福女性長輩生日快樂的最佳賀禮。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畫作品名/宋馬和之畫麻姑仙像,畫軸上方是清高宗乾隆以楷書記述「麻姑得道成仙故事」的題跋)
這幅傳自元代、無作者落款的畫作,也是以「由人修煉而成」的女仙為主角,比較特別的是,除了鋤頭、笉籃、葫蘆、靈芝之外,還多了兩隻猛獸護航,宛如另類的「美女與野獸」。
只見高髻素衣、慈眉善目的女仙盤坐在圓墊上,手持毛筆,膝前放置貝多羅葉,彷若正要書寫經文、傳道弘法。本應凶惡的青獅與白虎,溫馴地伏侍兩側,眼神充滿敬畏,顯示女仙道行之高,連此等猛獸都能降服。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畫作品名/元人畫仙女)
這幅採芝仙一度被視為五代南唐畫家王齊翰的作品,然而粗放的筆觸張力、強勁的線條轉折,迥異於王齊翰擅長的細膩工筆,而且五代時期的畫家也無此畫風,後來經過考證,判定應出自明代中期浙派大師吳偉(1459-1508)畫派。
畫家在鋤頭、笉籃、靈芝、葫蘆的基礎上,加入「手捧仙桃」、「仙鶴隨相」與剛毅豪邁的採芝仙一唱一和,不僅增添戲劇效果,更與葫蘆的「福祿」、靈芝的「不老延年」相互呼應,此畫作為祝壽賀禮的美意呼之欲出。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畫作品名/明佚名(舊傳五代王齊翰)採芝仙〕
相較於其他採芝仙「行頭很多」,明末畫家張翀畫的採芝仙顯然是「斷捨離」的先行者:只見蓬頭仙子側身扶帚而立,腰際繫著數朵剛採到的靈芝,炯炯眼神靜定地遙望遠方,一副了卻人間多少事的從容,一份笑看天下古今愁的灑脫。
出身江南的張翀於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完成這幅作品,從清順治二年(1645)還有他的畫作來看,張翀畫採芝仙的時候還很年輕。雖然涉世未深,但那時的他也許已經感受到「皇帝為靈芝延年神仙之效而瘋狂,百姓、官員為獲取獎金或官位到處搜刮靈芝而奔忙」的誇張,所以才會畫出這麼一個看透世間的採芝仙。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畫作品名/明張翀畫採芝仙)
此畫作者為乾隆時期最擅釋道人物的宮庭畫家,嚴宏滋之手。其筆下的採芝仙子走的是「清新休閑」風,雖無文字說明畫中主角是誰,但從仙子雙髻童顏、男女氣質兼容並蓄、衣著隨性系長腰帶等特征,似乎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裡的藍采和,有著某種相似性。
八仙是道教重要的神仙人物,均為凡人得道成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少、富、貴、貧、賤,藍采和即是「少」的代表。其乘酒即興而作的歌賦,「踏歌藍採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就如同畫中仙子超然淡定的態度,都在告訴芸芸眾生,世間本來多變化,何不瀟灑走一回!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畫作品名/清嚴宏滋採芝仙圖)
目前典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弘曆采芝圖軸》(請上國立故宮博物院或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查看原圖→弘曆採芝圖或弘历采芝图),也和上述一系列採芝圖一樣,都有鋤頭、笉籃、葫蘆、靈芝等基本元素,主要差別在於採芝人數增為兩人,還多了一隻象徵「祿」的鹿。
重點就在這名「採芝仙」非一般人也,而是乾隆皇帝二十三、四歲還是寶親王的時候(雍正十一至十二年間,1733-1734)。正因為身份太尊貴,所以勞力的事就交給身旁的小伙伴,自己只要手持靈芝如意,意思意思就行了。
乾隆可說是史上最喜歡在畫裡面玩變裝遊戲的帝王人物,也因為他的「亂入」,為這一系列仙氣逼人、虛無縹緲的採芝畫作,平添不少趣味和人味。此畫的執筆者正是出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庭畫家的郎士寧。
.............................................................................................................................................................................
連出生帝王家的「弘曆太子」都在採芝仙的角色裡,玩得不亦樂乎了,身處交通便利時代的我們,也該移動屁股,走進靈芝農場,去看看你吃的靈芝到底是種在哪裡、長在哪裡。因為真正的好靈芝不會只存在文宣裡,而是能夠親眼看見。
如果有業者故弄玄虛,說他們家的靈芝種在遙不可及的「國家公園」或「森林保育區」,聽聽就好,因為那些地方怎麼可能讓你種靈芝?那只是他們不想讓你知道他們家靈芝「來源不明」的最佳拖詞。
★文章為作者原創,未經作者授權不得轉載。但歡迎以「連結網址」的方式友善分享,請註明作者、出處與圖片來源,並保留文章「從標題到參考文獻」的完整性,請勿將圖文移花接木、占為己有,或與商品、商業行為連結。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