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台灣靈芝抗癌研究之鼻祖 董大成教授(1916~2008 )

  • 列印

董大成教授於2008年3月1日仙逝,享年93歲,他是我們的恩師,也是我們的典範。身為醫生的他常笑著說從來沒有看過一位病人,不過他的研究成果更不知拯救多少人。

文/蘇慶華

◎本文原載於2008年4月《健康靈芝》第40期48~49頁 

Dong-7

董大成教授參加2006全球華人靈芝研討會準備接受終身成就獎時的情景,

陪在他身後的是本篇文章的作者,蘇慶華教授。(攝影/楊文卿)

 

董大成教授於2008年3月1日仙逝,享年93歲,留給世人無限的感念與追思。

董教授生於1916(民國五年)2月24日高雄市,高雄中學畢業後進入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就讀,後改制為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也就是台大醫學院之前身,董教授是第一屆畢業生(1938年),畢業後立即進入專門部醫化學教室,在著名生化學者廣火田龍造教授指導下,從事甲基氨基酸代謝酵素之生物化學研究。1944年獲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

中日戰爭期間日本糧食缺乏,台北一家著名的糕餅店以野生之虎爪豆(Dopa,也叫富貴豆)替代紅豆做成糕餅,凡食者皆發生暈眩嘔吐等中毒現象,董教授只以一星期的時間以各種處理方法解決此一問題,並且證明Dopa就是導致中毒的原因。

Dopa之發現不僅使董教授的研究方朝向豆類的毒性有更深入探討,例如著名的雞母珠毒蛋白(Abrin)之發現,同時也研究這些物質對腫瘤之影響,不僅為植物抗癌物質研究上展開新頁,也間接促成後來研究靈芝之動機。

董教授在廣火田教授出任九州帝大教授後,即以副教授身份在眾多日本人中,獨自主持負責醫化部之行政、教學及研究工作直到光復。戰後(1945年)董教授任台大醫學院生化學科主任,並於1949~1951年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當時最為熱門的酵素學,1948年榮升教授。

他領導台大醫學院生化學研究所近四十年,包括林國煌教授、宋善青教授、黃伯超教授、林榮耀教授、林仁混教授等深具國際聲望外,以及許多在國外揚名之博碩士,都由他所培植。

這段期間,董教授在進行純學術如蛋白質學專研之同時,也對戰後國人營養不足的問題貢獻心力,例如推廣富強米(添加維生素B)。他更關心主要食品的污染,例如黃麴毒素造成之肝臟疾病、多氯聯苯傷害復健等問題之探討。

1983年自台大醫學院退休,轉任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院長(現稱校長),他成立北醫中藥醫學研究中心,並領導各項中藥材之開發與研究,促成北醫成為中藥研究之重鎮。而靈芝之研究也在當時即已啟動,指導生化學科鄭惠華教授與1985年到任之筆者,成為台灣最早從事靈芝學術探討之先驅。

記得當時筆者負責靈芝之液態培養、多醣體之純化,除了提供動物實驗外,實驗室之每位老師、研究生、助理每天都要喝100 ml之靈芝培養液(我們稱為「靈芝粉圓」,球狀的菌絲體懸浮在帶有清香之透明的多醣液中,實在是很好喝),為期一個月。服用前後再抽血分析淋巴球族群變化,結果幾乎每個人都得到相當正面之結果,這也使其中許多人養成每天服用靈芝之習慣。

1986年董教授從北醫院長位置退下來,擔任專任教授至1991年,獲聘北醫名譽教授。先前他也是台大榮譽教授,學術著作200餘篇。董教授熱心社會服務、擔任許多公益團體之領導人,重要者包括: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會長、西區扶輪社社長、台灣盲人重建院董事長、惠明盲童學校董事長、中華民國傷殘重建協會董事、中華民國癌症學會理事長等職務並全心投入。

董教授是一位標準的gentleman,永遠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屬下。1985年8月第一次和他見面是我拿我的博士論文去北醫求職,他大概看了一下論文就叫我填表格,表格填完後我就問什麼時候可以知道是否錄用,他不慌不忙的說:明天就來。這樣,我在北醫一待已經23年。

從不提起過去輝煌成就,很少人知道他在70歲以後大部分的生活都在北醫度過,因為他的(也是筆者的)實驗室是地下室,來到實驗室後他就與學生及助理一起討論學術研究的問題。做研究就是他的志趣,他是醫生,但他常笑著說他從來沒有看過一位病人,不過他的研究成果更不知拯救多少人。

他是我們健康的標竿,我們一直以為他會至少100歲,70歲時還在慢跑,但十幾年前膀胱癌的手術使他元氣大傷,大家都在推測是否與他早年進行之黃麴毒素之實驗有關,因為當年之防護措施可能沒有做得很好。這也是做為研究者的一種犧牲吧!

董大成教授是我們的恩師,也是我們的典範,即使是去年,他還在進行靈芝的研究,利用靈芝培養液中的纖維素水解酵素分解綠藻堅硬的細胞壁,使綠藻細胞內容物釋放出來,對這兩種產品都是相得益彰。無論最後這項研究的結果如何,他都是研究者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