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彬專欄〕靈芝抗腫瘤研究的思考──扶正祛邪,與癌共存

  • 列印

從中醫扶正祛邪治則來看,腫瘤的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只重視了「祛邪」,而忽視了「扶正」,甚至傷及正氣。靈芝在腫瘤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中的作用,恰是彌補了此二療法的不足,即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靈芝的多成分、多靶點的抗腫瘤作用,以及對放、化療損傷的保護作用,就是「扶正祛邪」作用的現代解釋。

文/林志彬

◎本文原載於2011年《健康靈芝》第51期 2~3頁

 

我癡迷於靈芝研究數十年,尤其重視靈芝的免疫調節作用與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這也國際學術界矚目的研究領域。我與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內容看來非常相似,例如我們都在研究靈芝及其有效成分,如多醣肽、靈芝三萜類、靈芝蛋白等的體內外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諸如靈芝促進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IFN)的表達及增強它們的作用、靈芝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靈芝抑制腫瘤細胞移動和侵襲、靈芝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靈芝逆轉多藥耐藥的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的耐藥性、靈芝對放化療損傷的保護作用⋯⋯等等,但我們的研究目的卻非常不同。

許多學者,特別是西方學者,大多是想藉由研究,從靈芝中尋找出一種具有細胞毒的成分,如三萜、蛋白、肽類或其他成分,通過抑制已知的腫瘤細胞生長過程中的不同環節,殺傷腫瘤細胞。這仍然是傳統的化療藥研發思路,我曾坦率地對來實驗室訪問的美國同行說過,這是一條走不通的道路,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多年來我一直參與新藥的研究與開發,新藥研究的思路是「以終為始」,也就是說先定位研究的產品要做什麼用,然後再以此為目標進行研發。因此,靈芝的研究也必須考慮其終極目的,是作為化療藥、標靶治療藥進行研究,還是作為與化療藥聯合應用的輔助治療藥進行研究?靈芝與其他中藥一樣,有悠久的歷史和臨床實踐經驗,可作為我們研究時的借鑒。

大量的臨床研究和用藥實踐證明:靈芝可增強身體的抗腫瘤免疫力,提高化療藥的療效;減輕化學治療(也包括放射治療)引起的白細胞(即白血球)減少、脫髮、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體重減輕、肝腎損傷等毒副作用,提高腫瘤患者對化學治療的耐受性;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品質,延長患者的生命。儘管少數失去放、化療機會的患者,單用靈芝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更多還是用於輔助化療和放療治療腫瘤。

我們的研究就是立足於這個基礎上,探討靈芝為什麼能增強放、化療的療效?為什麼能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為什麼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我在《健康靈芝》第48期〈科學理解靈芝輔助治療腫瘤的療效〉一文中已對此進行論述,不再贅述。

長期以來,由於未把腫瘤看成是全身性疾病,其治療一直是企圖殺滅所有腫瘤細胞來「根治」腫瘤,而採用的放、化療卻敵我不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免疫系統、血液系統、胃腸系統等系統的正常細胞,不僅影響治療成效,甚至還可能致命。

近年來,學術界已提出與腫瘤「和平共處」的概念,即通過治療控制腫瘤發展,減少腫瘤對人體的危害,長期保持患者的生活品質,與腫瘤共存。這與中醫「扶正祛邪」的理論相符,這一理論認為,健康和疾病均屬於正邪相爭的不同狀態,健康是由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而疾病則是「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但治療疾病不一定要徹底消除外邪,只要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即可。

聯繫到腫瘤發病的分子生物學機制,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每一個人體內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由於它們在「神經-免疫-內分泌」網路的調控下,相互制約,抑癌基因佔優勢,多數人不患癌症;相反的,當這種調控機制發生障礙時,癌基因占了優勢,就易罹患癌症。前者就是正氣存內,邪(癌基因)不可干(不致病);後者則是正氣不足,邪(癌基因)占了優勢,開始在體內作怪,導致癌症發生。

從中醫扶正祛邪治則來看,腫瘤的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只重視了「祛邪」,而忽視了「扶正」,甚至傷及正氣。靈芝在腫瘤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中的作用,恰是彌補了此二療法的不足,即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靈芝的多成分、多靶點的抗腫瘤作用,以及對放、化療損傷的保護作用,就是「扶正祛邪」作用的現代解釋。

我不太喜歡用「和平共處」這幾個字,因為這個邪(癌)很兇惡,它是不會主動講和平的,必須與其鬥爭。靈芝扶正祛邪與癌魔鬥爭,就是從多條途徑提高患者身體的抗腫瘤能力,提高放、化療療效,抑制腫瘤發展,降低其危害,同時也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延長生命,實現與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