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靈芝孢子粉的三萜類含量太低,不適宜作為質量指標

2020年10月12日/澳門大學/Chinese Medical Journal

文/吳亭瑤        简体版/PDF档

20210624-0

 

2020年10月,由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副主任李紹平特聘教授和趙靜副教授領銜發表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的報告,讓我們重新關注一個老問題,那就是:

三萜類是靈芝子實體的主要活性成分,當子實體成熟後釋放來傳宗接代的生殖細胞──孢子,也同樣富含三萜嗎?

這個問題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孢子粉(孢子的集合體)是中國靈芝市場最主要的原料與產品,確認何種活性成分才能真正反映孢子粉的質量,不論是站在「想吃出靈芝三萜類功效」的消費者立場,或是企盼靈芝產業更加蓬勃發展的業者立場,都是無可忽視的重要。

事實上「總三萜含量」一直是中國大陸官方認定的靈芝孢子粉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和藥品的功效成分,許多廣告文宣和影響力廣大的知識平台也不斷放送「孢子粉是靈芝的精華,各種活性成分都比子實體豐富」的概念。倒是學術界看法兩極:有些研究提出相反的意見,也有一些研究數據顯示孢子粉的三萜類含量高於子實體。

到底真相為何?「致力於中藥質量評價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應該給了我們一錘定音的答案。主持這項研究的李紹平教授,被英國《The Analytical Scientist》(分析科學家雜誌)評選為2020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60名分析科學家之一,是首位上榜的中藥質量研究專家,由他專業背書的結果,應該值得我們信任和重視。

 

孢子粉的總三萜含量遠不及子實體,有些甚至為零

該研究團隊以靈芝子實體為標準,對12批產自大陸不同地區的孢子粉與破壁孢子粉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靈芝孢子粉,不論破壁與否,其本身的三萜含量都很少,能被胃腸道消化液溶出的三萜也微乎其微(圖1、表1)。

20210624-1

 

20210624-2

 

最主要的三萜類(靈芝酸)含量不到子實體的0.5%

上述結果是利用HPTLC(高效薄層層析法/高效薄層色譜法)進行分析。此分析技術經常用來鑑定混合物裡的成分,靈敏度已經算高的。不過為求謹慎起見,研究者又用了靈敏度更高且能分析出化學結構式的LC-QTOF-MS(液相層析-四極柱-飛行時間式質譜),鎖定最主要的靈芝三萜類型──氧化型四環三萜化合物(靈芝酸類)──進行更精密的確認。

結果如圖2,上面兩個圖譜是從子實體分析到的氧化型四環三萜化合物,下面兩圖則是其中一個破壁孢子粉樣品的結果。每個突起的峰都代表一種三萜化合物,突起的峰愈多,代表成分種類愈多;峰的高度愈高,代表該成分的含量愈高。

把圖譜顯示所有的主要三萜含量加總,其在破壁孢子粉樣本的含量只有子實體的0.27%~0.43%;如果只算破壁孢子粉裡含量比較高的三個三萜化合物(圖譜中標示的P1、P2、P3),其各別含量也只有子實體的1.57%~15.62%。

20210624-3

 

破不破壁,對三萜類含量和消化吸收的影響不大

此外,從圖1和表1的分析結果也可得知:

一、孢子粉的「破壁率高低」和「三萜類含量多寡」沒有相關性。這表示孢子粉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一切,當它本身的三萜類含量不多,破壁率再高也無濟於事。

二、同一來源的孢子粉,雖然破壁測得的含量比未破壁略高,但兩者間的差距並無統計學意義。這表示孢子粉本身的三萜類含量就不多,所以才會破不破壁都沒差。

三、不論是破壁或未破壁的孢子粉,在與胃腸液作用後三萜類的溶出率非常有限,人們想像中的「破壁後更適合人體腸胃直接吸收」並沒有在這裡發生,「孢子粉三萜含量低」的事實也再度被確認。

綜合以上三點可知,「破壁」並非提高孢子粉質量的必要條件,也對身體利用孢子粉裡的三萜類沒有太大幫助。那要怎麼做才能吃到孢子粉裡的稀有三萜呢?研究者只說可以再研究,沒有提供意見。不過筆者以為,用提取技術把孢子裡的三萜類提取出來,肯定會比直接吃孢子粉更容易吃到三萜。

只是話說回來,如果目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靈芝三萜,為什麼不用原本三萜類含量就高的子實體當作原料,而要選擇三萜含量原本就少的孢子粉呢?

又,如果非要孢子粉裡的三萜不可,為什麼不在孢子粉即將釋放之前連同子實體一起採收,來個省時省力的一箭雙鵰,而是非要等孢子粉從子實體飄散出來,才來想方設法收集它,然後再擔心它被塵土、雜質污染?

 

為什麼孢子粉裡的三萜類含量會被高估?

文章一開始提出的疑問,現在有了清楚的答案:三萜類並非靈芝孢子粉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不適合作為孢子粉原料和產品的質量指標。

只是,既然靈芝孢子的三萜類含量低,何以會被驗出大量三萜類?

對此,研究者在報告中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目前大陸普遍用來檢測靈芝三萜類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問題是這種方法會受到孢子粉中另一群脂溶性成分(脂肪酸)嚴重干擾,進而使靈芝三萜類的實際含量被過度高估。

比較有趣的是,研究者還指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原因,那就是「額外添加」也會讓孢子粉驗出來的三萜含量變得比較高(原文:Meanwhile, it should be noticed that the results would also be higher if triterpenes were extra added into GSP samples.),而這類打腫臉充胖子的孢子粉也被高度懷疑存在本研究的檢測樣品中。

如果所謂「額外添加」的三萜來源是靈芝子實體,為什麼不能誠實以告呢?設法讓消費者吃到更多三萜,而且還是「1+1」,不是好事一樁嗎?

筆者猜想,或許是在長期神話孢子粉是靈芝精華的過程中,對於子實體的刻意貶抑和醜化,已經把消費者訓練得難以相信子實體,因此當業者想要回頭時才發現覆水難收,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膨脹孢子粉的「精華泡泡」,把原本理應寬廣的靈芝路走得越來越窄。

然而更大的癥結應該還是在官方仍然採用「不準的」比色法作為測定靈芝三萜類含量的方法,以及把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視為同一物,直接把子實體的質量指標套用在孢子粉上。

只要法規不改,市場的遊戲規則就不可能改,業者就有模糊的空間,消費者吃不出靈芝三萜功效的故事就會一再上演,靈芝累世積攢的信用也終有一天被消磨殆盡。

 

比起三萜類,孢子粉含有更多脂肪酸與甾醇

其實在這篇研究報告發表之前,臺北醫學大學蘇慶華教授(初解靈芝孢子粉的迷思)、中國醫學科學院陳若芸研究員(三萜非孢子粉丶孢子油活性成分)、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張勁松所長(中國國家規定的三萜、多醣檢測方法不準)等多位學者,都曾提出相同的看法。

這些學者用科學證明靈芝孢子粉的三萜類含量很少,並不在貶抑孢子粉的功效和應用價值,而是希望敦促產官學界正視真相,為孢子粉找到「對的」質量指標。

先前有學者提出可以選擇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甾醇(即固醇,如麥角甾醇)作為孢子粉的質量指標。李紹平團隊則是指出,脂肪酸在孢子粉中含量豐富,遠超過靈芝三萜,而且過去也有研究證明孢子裡的脂肪酸具有抗腫瘤活性,因此也可列入考慮。

除此之外,筆者誠心以為,業者在還給孢子粉本來面目的同時,也應努力找回靈芝讓人康健、給人幸福的根本。

因為上自《神農本草經》下至《本草綱目》記載的「靈芝久服輕身不老延年」指的都是「那朵如意形狀的子實體」,《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定義的靈芝中藥材也是子實體,2018年由中國靈芝企業推動制定的《中藥材靈芝ISO國際標準》還是指靈芝子實體,科學上被證明有效的靈芝材料絕大多數也都來自子實體。

當世界其他地方吃的靈芝都是以子實體為主,只有靈芝最早的發源地無識子實體的好,不是很奇怪、很遺憾,也很可惜嗎?

20210624-6

 

〔資料來源〕Mei-Ting Liu, et al. Ganoderma spore powder contains little triterpenoids. Chin Med. 2020 Oct 12;15:111. doi: 10.1186/s13020-020-00391-1.  eCollection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