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發病五年的巴金森氏症個案服用靈芝三個月——腦袋比較不卡,也更能覺察/產生正念(Mindfullness)

  • 列印

2021年7月19日/荷蘭馬斯垂克大學/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文/吳亭瑤

2021118-1

 

雖然先前已有一些靈芝防治巴金森氏症的動物和細胞實驗(例如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發表於2019年的〈靈芝保護多巴胺神經元,改善巴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但實際用在「患者」身上的效果又是如何,始終停留在口耳相傳的都市傳說,相關的科學文獻始終付之闕如。

今年(2021)7月,荷蘭馬斯垂克(Maastricht)大學神經心理學暨精神藥理學系Kim P. C. Kuypers副教授在《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藥用食品期刊)發表了一篇題為〈Self-Medication with Ganoderma lucidum (“Reishi”) to Combat Parkinson's Disease Symptoms: A Single Case Study〉(以靈芝自我治療對抗巴金森氏症症狀:單一個案研究)的論文,終於為這個懸缺已久的科學空白寫下新頁。

 

受試者:想知道靈芝對自己的腦袋有沒有效

參與此項研究的受試者,是一名發病五年、年歲五十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從未接受正規治療的他,自確診(2014年4月)後即努力從減壓、運動、飲食三方面控制症狀。

他嘗試過很多另類療法,其中有半途喊停的(例如用沙包練拳擊,因肩膀不勝負荷而撐不到三個月),也有在他接觸靈芝時(2019年4月)仍持續進行的,像是冥想、瑜珈、漫步大自然,以及服用綜合維他命、Q10(細胞正常工作需要的輔酶)和刺毛黧豆(Mucuna prurien一種豆科植物,含有多巴胺前驅物)等保健品。

當受試者想在這些療法之外再加上靈芝時,身體狀況已從發病初期的手指顫抖,進展到半邊肢體比較僵硬,行走時腳會有點拖,有時會需用到拐杖。

不過,他對靈芝的期待主要不在肢體症狀,而是想知道自己是否也能像其他病友那樣深受靈芝「啟發」(whether it would bring him the “enlightenment” experienced by another patient),是否也能因此而讓腦袋變得比較清楚(he wanted to test whether he could also gain clarity in his brain……)。

這名很有主張的受試者在決定給靈芝三個月的「試用期」之後,便主動與本篇論文的作者(研究者)聯繫,期能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評估靈芝在他身上的效益,以作為他決定接下來要不要「正式錄用靈芝」的參考。

 

研究者:正統醫療有局限,另類療法有需求

意外接到任務的研究者本身雖非靈芝專業,卻沒有用「怎麼不接受正規治療」的態度評價受試者,反而認為這是了解靈芝對於巴金森氏症患者能有多少幫助的好機會。

誠如研究者在文中所提,畢竟目前的藥物治療都是以延緩「運動症狀」為主,比較難處理「非運動症狀」相關的認知和情緒障礙問題。然而非運動症狀會影響運動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惡化速度,甚至連原本用來治療運動症狀的藥物用到後來也會引起其他的運動症狀(例如肌肉不自主抽動)和非運動症狀(例如成癮性或重覆性的行為),形成更多的惡性循環。

因此,現實上的確需要其他輔助療法來彌補現有藥物的局限。已有相關研究基礎且具高度食用安全性的靈芝,顯然是值得觀察的選項。

2021118-3

 

每天500 mg靈芝萃取物連吃三個月的效益

此項研究計畫經過馬斯垂克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院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查與批准(ERCPN 207_08_04_2019),說明這是一個「很正規」的臨床觀察研究,在靈芝領域中相對少見,因此即使受試者只有一人也很有參考價值。

受試者服用的靈芝是他自己挑選的,每天1顆500 mg靈芝萃取物膠囊(內含30%多醣),並在研究者的協助下於試驗前、服用靈芝滿一個月和三個月分別進行三次問卷評量。

評量指標除了針對巴金森氏症特有的「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之外,也把已被證實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患者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的「生活品質」、「自我關懷(Self-campassion)」和「情緒調節能力」納入評量範圍。

評量內容和結果詳如下表。整體來說,受試者在吃了三個月的靈芝後「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都維持穩定沒太大變化,這對無法逆轉、也無法治癒的巴金森氏症來說,應該是相對理想的好消息。

「生活品質」略有進步,但不算顯著(圖A)。「情緒調節能力」雖然略微退步,但其中有三個子項目(執行目標導向行為、控制衝動、情緒調節技巧)在試驗結束時已出現改善,只是改善幅度還沒回到試驗前的水準(圖C)。

有助降低心理壓力、緩和焦慮和憂鬱的「自我關懷」整體分數也是略有進步但不顯著,不過令人矚目的是,其中的子項目「善待自己(Self-kindness)」試驗前後都一直維持在高分,而另一個子項目「能用接納的心態對自我當下的想法和感受客觀覺察Mindfullness)」,則是從試驗前的中等分數躍升至最高的滿分(圖B),成為本次試驗中最顯著的進步。

至於在受試者的心情、睡眠、排便方面,研究者並未觀察到它們與靈芝有相關性,倒是心情和睡眠之間會相互影響——睡眠質量差時,心情也比較不好。

【註】自我關懷(Self-campassion)量表是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育心理學系Kristin Neff副教授所創建,經常被用來評量個體在遭遇痛苦、挫折等負面情境時能夠自我關懷的程度。自我關懷包含三大核心內容,善待自己(Self-kindness)、覺察(Mindfullness)即是其中之二。Mindfullness除了被譯為「覺察」或「覺察當下」之外,常見的中譯還有「正念」、「靜觀」。其主要涵義詳見下表。

2021118-4

2021118-5

 

受試者:吃靈芝兩週後好像比較不易受驚,腦袋也好像比較「不卡」

除了上述評量之外,研究者在試驗結束時還透過《藥物治療滿意度問卷》(Treatm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for Medication, Version 1.4),協助患者從四個面向對靈芝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分:以滿分一百分為標準,效用(effectiveness,與計畫目標相比的有效程度)60分,方便性100分,整體滿意度85分,副作用則是沒有發現。

至於受試者在試驗前期待靈芝能為他的腦袋做點什麼,則是在服用靈芝大約兩週後開始有所感受:

其一是覺自己比較不容易受驚(panicked),不過受試者也坦言,他無法確定是因為靈芝的關係,還是因為生活變得比較平靜的緣故;

其二則是腦袋對於「哪裡又卡住了(something is not working)」的察覺和反應比較快。例如:當使用叉子吃東西出現困難時,會比較快發現問題,也會比較快想到「換另一隻手拿叉子」來解決。

 

「吃靈芝」也有類似「冥想」的效果?

為了對受試者的狀況有更客覯的了解,研究者把受試者服用靈芝三個月後的問卷評量分數,與有接受正規藥物治療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評分相比。結果發現:受試者在「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拿到的分數,和病齡8.3年的患者差不多;受試者在「生活品質」拿到的分數,則是與發病6.7年的患者相當。

也就是說,病齡五年又三個月的受試者,在排除正規治療、僅靠另類療法(包含這三個月的靈芝)自我治療的情況下,不論是運動症狀、非運動症狀、生活品質的惡化速度,都比正規用藥者要快了一些。

有趣的是,受試者「自我關懷」的能力並沒有隨著身體障礙和生活品質等比下降,不僅整體分數和接受正規藥物治療的巴金森氏症患者不相上下,其中「善待自己(Self-kindness)」和「覺察(Mindfullness)」的分數更與「有冥想習慣的健康人士」相當。

關於「可以像朋友般『善待自己』」和巴金森氏症有正向關聯的研究論述似乎不多,反而是「可以對自己不帶批判的客觀『覺察』」有助巴金森氏症的科學探討相當多(詳見PubMed系統檢索到的相關論文),像是今年(2021)初獲刊於《自然(Nature)》旗下子刊《NPJ Parkinson's Disease》的研究報告便透過大規模的病患調查證明,「覺察」對於焦慮和憂鬱的改善有助緩和巴金森氏相關症狀。

2021118-6

https://doi.org/10.1038/s41531-020-00152-9

 

雖然受試者在吃靈芝之前就有練習冥想習慣,但「覺察」的分數卻是在吃了三個月的靈芝之後才從中等提升至滿分。因此「吃靈芝」是否也有類似「冥想」的效果,或強化冥想效果的作用,著實令人好奇。或許,靈芝擅長的「鎮靜安神」真的在其中扮演了某種角色。

 

關於靈芝的合適用量

研究者在論文中表示,雖然本研究無法對靈芝是否有益巴金森氏症的治療做出具體結論——畢竟受試人數為1,更像是個人體會——但有鑑於受試者在心智上和情緒上的微小進步,以及靈芝在動物和細胞實驗的相關證據,加上現實上對於輔助療法的需求,研究者認有必要進行「有安慰劑作為對照組」的臨床試驗,以更加確認靈芝對於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論受試者的結果能否被其他病友重現,本研究已為巴金森氏症患者開闢出一條客觀評量靈芝功效的路徑,讓有意嘗試者能有所依循。

值得一提的是,從受試者「每天1顆膠囊500 mg靈芝萃取物(多醣含量150 mg)」的使用情況可以推側,受試者顯然是把靈芝當作成分單純的維他命或Q10看待,而未了解靈芝成分多元的特殊性,可能需要更高劑量才能發揮作用。

以文章一開始提及的,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2019年發表的靈芝改善巴金森氏症運動障礙的動物實驗為例,小鼠每天口服的靈芝子實體萃取物有效劑量是400 mg/kg(多醣10%,靈芝酸A和麥角固醇各為0.3~0.4%),以小鼠餵食劑量是人類9.01倍進行換算,一個60公斤成年人一天至少要2500 mg(內含多醣250 mg外加靈芝酸A和麥角固醇各1.2~1.6 mg)的靈芝萃取物劑量才足敷所需。

其實,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在發表這篇報告時有明文提到,他們之所以會做動物實驗,是因為更早之前以「每天4克(4000 mg)」靈芝子實體萃取物的劑量給一至四期巴金森氏症患者服用,經兩年追蹤發現確實有延緩運動障礙惡化的速度,才想透過動物實驗進一步了解靈芝的機制。雖然這項人體試驗最終僅在動物研究報告中一語帶過而沒有正式論文發表,但其所明示的人體食用劑量還是很值得參考。

只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荷蘭這名受試者每天500 mg靈芝萃取物,兩週後就能吃出心神比較穩定、腦袋比較不卡,三個月後就能吃到健康人士練習冥想才有的「覺察」能力,那麼,靈芝對於巴金森氏症患者的長期作用還真是令人期待!

2021118-2

 

既然沒有害,試試又何妨?

研究者在試驗開始之初問受試者,為什麼想吃靈芝?受試者除了表示「好奇它對腦袋的作用」之外,還說了「既然沒有害,試試又何妨(There is no harm in trying.)」。

「試試無妨」一直是靈芝最大的優點。許多靈芝的功效就是這樣被發現的,也唯有安全作後盾,吃出來的效果才是真正有益健康的收穫。

人生總是在與命運的討價還價中尋找自己可以接受的平衡。如果有機會可以在沒有害處的前提下減少一點身心的磨難,何不也給自己一個「試試又何妨」的機會?誰知道,這嘗試性的一小步,走著走著,或許就走出了一大步也說不定!

 

主要參考文獻

1. Kim P. C. Kuypers. Self-Medication with Ganoderma lucidum (“Reishi”) to Combat Parkinson's Disease Symptoms: A Single Case Study. J Med Food. 2021 Jul 19;24(7):766-773.

2. KRISTIN D. NEFF.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Self-Compassion. Self and Identity, 2003; 2(3): 223-250.

3. Anouk van der Heide, et al. Stress and mindfulness in Parkinson's disease - a survey in 5000 patients. NPJ Parkinsons Dis. 2021 Jan 18;7(1):7.

 

本研究使用的問卷量表

1. 新版巴金森氏症綜合評量表(中文)MDS-UPDRS(英文)

2. 巴金森氏症生活品質專用問卷量表(PDQ-39)(英文)

3. 自我關懷量表(中文)Neff’s SCS(英文)

4. 情緒調節困難量表(中文)DERS(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