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靈芝多醣可改善慢性胰臟炎

  • 列印

2016年1月27日/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文/吳亭瑤

20160127

 

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的動物實驗證實,從靈芝菌絲體發酵液,或菌絲體本身,抑或是子實體取得的多醣成分,都有減輕慢性胰臟炎的作用,而抗氧化是這些多醣之所以有效的關鍵。此研究成果已發表在今年(2016)一月的《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期刊。

被胃和小腸「包」在中間的胰臟,屬於消化系統的一環,其最為人知的功能就是分泌胰島素,幫助血液裡的葡萄糖進到細胞內為其所用。除此之外,它還會分泌鹼性的「胰液」,透過胰管進入十二指腸(小腸與胃部銜接的最前端),一方面可以中和進入腸道的胃酸,保護腸黏膜,另方面胰液裡有多種消化酵素,可以幫助小腸分解醣類、脂肪、蛋白。

當胰臟長期受到發炎反應破壞時,上述功能都會受到影響,未來甚至有較高的機會得到胰臟癌──任何組織器官不斷的反覆發炎,久而久之,癌變的機當然比較高,而胰臟癌又是所有癌症中數一數二的難治。

酒精和遺傳(基因)被認為是導致胰臟慢性發炎最常見的因素,免疫系統的自體攻擊亦為可能原因之一,也有很多患者找不到確切原因。然而不管致病因素為何,多數得到慢性胰臟炎的人都會出現上腹劇痛的症狀,嚴重時,這個痛甚至會往背部延伸。由於腹痛問題在進食和飲酒後更加明顯,以致有些患者變得不太敢吃喝,進而導致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

如何讓患者不要那麼痛,是臨床上處理慢性胰臟炎的重點,止痛消炎藥於是成為備受依賴的解套方法,問題是,有時藥物未必都能發揮作用,或是雖然有效卻有藥物上癮的風險,而且治標不治本,無法避免胰臟炎的再次發作。當痛楚一直無法解決時,手術切除成為另一種治療選擇,以一勞永逸。然而一旦走上這條路,必須一輩子施打胰島素的糖尿病生活,將成為另一個必須面對的負擔。因此該不該切除胰臟,何時又是手術的理想時機,醫界也莫衷一是。

關於慢性胰臟炎的治療,還有其他選擇嗎?臨床上發現,氧化壓力高低和自由基生成的數量,是決定胰臟炎朝惡化或改善方向發展,以及胰臟受損程度的關鍵因素。若能及時從「抗氧化」這個點切入處理,或許能為現有的治療帶來新的契機──既可緩解發炎、減輕疼痛,又能保全胰臟功能,甚或降低胰臟癌的機會,四全其美。

來自子實體的靈芝多醣,已有很多研究證明它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然而靈芝菌絲體的發酵液,以及菌絲體本身,也可以是多醣的來源。因此,東北農業大學的研究者便以同一個品種的靈芝(Ganoderma lucidum strain S3, GLPS3),從它的發酵液、菌絲體(不含發酵液,僅菌絲體本身)、子實體各別分離出三種不同組成的多醣,探討它們的抗氧化活性,並瞭解其對慢性胰臟炎的治療作用。

研究者先為小鼠腹腔注射化學藥劑(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C)誘發胰臟慢性發炎,一週後再各別以口服方式給予靈芝菌絲發酵液多醣、菌絲體多醣、子實體多醣,每天200 mg/kg,持續四週。此動物實驗還設有中藥治療組(以中醫處置胰臟炎常用的「清胰利膽丸」治療)、慢性胰臟炎未治療組,以及健康的正常小鼠,作為評估靈芝多醣有效性的指標。

該實驗除了觀察小鼠的胰臟組織切片外,也檢測小鼠血清裡的超氧歧化酶SOD、麩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前二者為清除自由基的酵素,後者為組織遭受自由基傷害的產物),以及干擾素INF-γ和介白質IL-1β的濃度(此二者為促進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進而瞭解靈芝多醣對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的影響。

結果,不管是從哪一個指標進行評估,三組吃靈芝多醣的胰臟炎小鼠,都是口服菌絲體多醣這組的效果最好,子實體多醣次之,再來才是菌絲發酵液多醣。其中菌絲體多醣和子實體多醣的抗氧化效果,甚至強過中藥清胰利膽丸;至於在抗發炎效果方面,則是三種多醣都大幅勝過清胰利膽丸。

再者,注射DDC破壞小鼠胰臟,會使原本存在於胰臟細胞裡的乳酸脫清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大量滲入血液裡;相對的,胰臟原本分泌的消化酵素則會減少,澱粉酶即為其中之一(amylase , AMS)。而三種靈芝多醣都能改變血清裡這兩項指標,顯示靈芝多醣都能減輕胰臟損傷的程度,其中尤以菌絲體多醣的保護作用最強。

除此之外,口服這三種靈芝多醣的慢性胰臟炎小鼠,體重也和正常小鼠差不多,沒有慢性胰臟炎常導致的體重下降現象。這也是胰臟發炎獲得控制的表徵,或許還暗示吃靈芝多醣的小鼠比較沒有腹部劇痛的問題,所以可以正常吃喝。

實驗結果出乎意料地突顯出菌絲體多醣優秀的抗氧化活性,事實上,同個研究的體外實驗也呈現出,菌絲體多醣對於OH、DPPH、O2三種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比子實體多醣略好(兩者很接近),而且效果與劑量呈正比。

研究者在報告中指出,從發酵液、菌絲體、子實體取得的多醣,其中的醣類都占整體結構的九成以上,但這些醣類的結構組成與分子量都盡不同。從目前已知的研究結果來看,似乎分子量較低的靈芝多醣(如菌絲體多醣)有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分子量較高的靈芝多醣(如子實體多醣)有較好的抗腫瘤活性。

若從多醣的結構來看,雜多醣(由兩種以上的單糖組成)和β-糖苷鍵結的多醣,生物活性較高。然而是什麼樣的結構特徵,會使其在哪方面的活性表現較高,以及多醣結構裡與主結構相連的分支結構,又和這些活性有什麼關聯,目前仍看不出其規則性,尚需更多的研究與瞭解。

期待科學界對於靈芝多醣結構與抗氧化活性之間的關係,有更進一歩的釐清。研究者也希望未來能從靈芝裡開發出理想的抗氧化產品,為慢性胰臟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

 

〔參考資料〕Li K, et al. Three kinds of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attenuate DDC-induced chronic pancreatitis in mice. Chem Biol Interact. 2016 Jan 27. pii: S0009-2797(16)30013-8. doi: 10.1016/j.cbi.2016.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