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12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1. 時間證明靈芝的價值,也賦予G. lucidum品牌的意義──記2019第十屆國際藥用菌大會(上)
(活動報導)
...  如果大家真的愛護靈芝這個產業,相關人士就該趕快坐下來閉門討論,尋求共識和解決之道。至於在結論落槌之前,論文發表者繼續以目前約定成俗的G. lucidum表述中國廣泛栽培的紅色靈芝並沒有錯啊,何苦在什麼定案都沒有出台之前,自己先把這麼有價值的名字消失了? 「做研究、做產品務求正確無誤,做生意但求通行無阻」,這是專研靈芝菌種鑑定、分類、栽培的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祥教授,在其撰述的《新倚天屠龍記2019裡的張無忌採到了松杉靈芝?》一文中,對於靈芝學者和業者如何把菌種鑑定技術用在「對的地方」的建言。 ...
建立於 12 十二月 2019
2. 2018最重要的食用菌學術會議,討論了哪些重要的靈芝議題?──記第九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大會(上)
(活動報導)
...  同時身為中科院菌物標本館館長的姚一建,致力靈芝物種鑑定和標本保存已有二十多年,他在報告中表示,早期由於菌種鑑定技術不發達,導致錯把Ganoderma lucidum當作中國廣泛栽培靈芝的拉丁種名,經其團隊以DNA鑑定比對發現,目前中國廣泛栽培的靈芝,應是1983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趙繼鼎先生命名的Ganoderma sichuanense(四川靈芝)。 姚一建等將發現的結果發表在2009年於第五屆世界食用菌學及產品大會(舉辦地點也在上海),並在2012、2013年發表正式論文。但就在差不多同個時候,另一組學術團隊也在2012年發表論文主張,中國常見的靈芝栽培種和過去已知的靈芝菌種都不相同,是個新種,因此賦予其新的拉丁學名Ganoderma ...
建立於 02 十二月 2018
3. 再現靈芝預防保健、孝養天下的價值──記福建浦城2018國際靈芝文化節
(活動報導)
...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若想吃出穩定的靈芝功效,那麼在選擇靈芝產品時,除了要有國家認證的標誌(如台灣健康食品的綠色楕圓形標章,或大陸保健食品的藍帽子),還必須關注所選擇的靈芝產品,是否: ◆ 使用特定的靈芝品種。 ◆ 在特定的靈芝農場種植。 ◆ 有固定的栽培模式與採收時機。 ◆ 在特定的工廠以標準化的作業流程進行加工。 ◆ 有相關的質量指標,監控原料和產品的安全性和活性成分。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張勁松所長在1997年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深造,進行靈芝等真菌抗腫瘤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並在2000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國,其研究領域含蓋菌種鑑定、栽培技術、活性成分、藥理作用、質量指標等等。 ...
建立於 15 七月 2018
4. 台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 從無到有的發展概況──2016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論文
(活動報導)
...  就在政府退出主導靈芝研究的這一年,在台灣靈芝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直銷公司雙鶴企業(成立於1987年7月)出資成立微生物文教基金會,補助教授級的「專題研究計畫」和「碩博士論文研究」。原本被動依賴國內外研究論述的業者,反過來成了推動靈芝科學研究的引擎。 1994和1996年,微生物文教基金會舉辦「第一屆全國靈芝學術研討會」和「台北國際靈芝研討會」,會議中的成果發表,包括陽明大學教授王聲遠釐清「靈芝多醣的免疫調節作用與抗腫瘤活性的關係」,師範大學教授姜宏哲確認「鍺並非靈芝主要有效成分」,臺灣大學教授許瑞祥透過「靈芝屬菌種鑑定系統」的介紹提醒靈芝產品種源一致的重要性等等,均對靈芝的產業發展、學術研究和消費者認知起了指標性的影響和穩定軍心的作用。 ...
建立於 25 五 2017
5. 2016國際靈芝大會系列報導(3) 12場特別演講的省思:種源一致化、生產標準化、成分規格化,才能再造靈芝產業的絕代風華
(活動報導)
...  Daniel Sliva教授的演講主題是「靈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攝影/吳亭瑤)   (二) 菌種鑑定&產品開發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姚一建研究員: G. lucidum、G. sinense都有「名實不符」的問題 致力靈芝物種鑑定和標本保存已逾二十年的姚一建,在「靈芝資源開發利用中幾種重要物種的鑒定及名稱問題」的演講中指出,中國廣泛栽培的G. ...
建立於 27 十一月 2016
6. 〔臺大教授許瑞祥-演講精選2〕選對靈芝,長保安康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靈芝抗癌」已是眾所皆知的常識,但那可是建立「選對靈芝」的前提之上啊!你吃的靈芝是「對的靈芝」嗎?你知道「樟芝」並非靈芝嗎?靈芝裡主要的三大成分──多醣體、三萜類、小分子蛋白──各有什麼特色?讓我們一起來聽,從靈芝菌種鑑定起家的臺大教授許瑞祥怎麼說。 整理/洪瑀柔、吳亭瑤 ◎本文原載於2014年《健康靈芝》第64期 40~43頁   從清明到白露是靈芝主要的生長期,這段期間也是水稻生長期,只要風調雨順,靈芝就會長成漂亮的如意形,農作也會豐收,人民就有好日子過,此即古代中國把靈芝當作如意形狀來源和吉祥象徵的原因。 ...
建立於 20 八月 2016
7. 專訪「靈芝減重」研究團隊的操盤手 ── 長庚大學賴信志教授、張志榮博士、林詮盛博士:腸道菌可能是靈芝多醣有效的關鍵
(焦點新聞)
...  「因為我們用的材料裡面主要含的是多醣體,無法被胃腸道的酵素消化利用,所以就往腸道菌的方向去想。」張志榮說明他們的思考脈絡。而這個脈絡其實也搭建在那幾年科學界對於腸道菌的熱衷,相關技術和儀器的進步,如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讓腸道菌相的分析和菌種鑑定變得比以前容易。 林詮盛先看菌相分佈的變化,結果發現,吃靈芝的老鼠會改變腸道裡兩大主要菌群Firmicutes(厚壁菌門,以下簡稱F菌)和Bacteroidetes(擬桿菌門,以下簡稱B菌)之間的比例──被高脂飲食養胖的小鼠,F菌/B菌的比例會升高,但如果同時有吃靈芝,兩群菌的比例則會降到一般飲食小鼠的水準。 ...
建立於 27 七月 2015
8. 〔專訪〕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祥教授:真菌種源鑑定先驅,穩固菇蕈產業根基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種源鑑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請老師分享當初建置此核心技術之經驗? 引發我鑽研菌種鑑定的原因並非它是熱門題材,而是在研究過程中觀察到其必要性。雖然目前菌種鑑定需求的觀念已經普遍被接受,然而在 1970 年代相關的技術仍然有限,亦尚未被重視。1978 年我以大二學生身份進入王西華教授的實驗室學習,從此踏入食用菇蕈類的研究領域。王西華教授在菇類研究享有盛名,當時洋菇為台灣重要的出口產業,每年外銷超過一億美元,而王教授專研的洋菇與靈芝研究也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
建立於 02 七月 2015
9. 〔2015靈芝研發與應用學術研討會 系列報導〕臺大許瑞祥教授演講: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的開發與應用
(活動報導)
...  GMI 的產業化將把靈芝的應用帶入另一個新時代,但演講一開始,研究靈芝栽培與菌種鑑定起家的許瑞祥還是從最基本的「何謂赤芝」談起,因為唯有追本溯源把根本弄清楚了、穩固了,其所展望的未來才會踏實可行。 以下以第一人稱呈現許瑞祥教授的演講精華。 許瑞祥教授的靈芝研究歷程 1981~1989年:以形態分類、生化特性、交配育種研究靈芝,開發、提供生產和研究用的菌株。 1990~1999年:建構靈芝屬的分子生物學鑑定系統(以基因鑑定靈芝),提供確認物種的平台技術。 ...
建立於 24 六月 2015
10. 〔許瑞祥2015演講〕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的開發與應用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GMI 的產業化將把靈芝的應用帶入另一個新時代,但演講一開始,研究靈芝栽培與菌種鑑定起家的許瑞祥還是從最基本的「何謂赤芝」談起,因為唯有追本溯源把根本弄清楚了、穩固了,展望的未來才會實在。 許瑞祥教授的靈芝研究歷程 1981~1989年:以形態分類、生化特性、交配育種研究靈芝,開發、提供生產和研究用的菌株。 1990~1999年:建構靈芝屬的分子生物學鑑定系統(以基因鑑定靈芝),提供確認物種的平台技術。 ...
建立於 24 六月 2015
11. 何謂「靈芝」?必也正名乎!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過去僅憑形態特性作為鑑定依據,卻不時出現同様是「靈芝」,但生理功能卻相矛盾的狀況。有鑑於形態特徵已無法滿足客觀的分類需求,我們從1990年開始建立以基因資料進行靈芝屬中菌種分類的模式,為靈芝奠定了新的分類標準。 撰文/許瑞祥  ◎本文原載於1998年7月《健康靈芝》第1期25~29頁     靈芝一詞充滿古典神秘之印象,卻在20世紀末的東方國家,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門商品。無論在臨近的日本、韓國或是東南亞各國,靈芝產品已經深入各種消費階層,靈芝的功效也一直被傳頌著,畢竟在高度工業化的今日社會裡,大家對於傳說中的靈芝卻寄予無限厚望,希望能藉由靈芝的幫助來改善個人健康品質,遠離各種疾病的威脅。 ...
建立於 12 五 2015
12. 回顧台灣靈芝現代化研究的奠基過程 ── 台灣靈芝研究家族族譜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王教授曾指導的學生中,有現任臺北醫學大學的蘇慶華教授、陽明大學的許先業教授、臺灣大學醫技所的林淑萍教授、臺灣大學生技系的林璧鳳教授、許瑞祥教授和黃慶璨教授,臺灣大學獸醫所的吳應寧教授等,分別在靈芝的液態培養、菌種鑑定、基因選殖、活性成分分析、幾丁聚糖開發、免疫調節作用、抗癌機制探討等領域裡開枝散葉,綿延超過二十年。  (二) 臺大生化所 生化所在董大成教授任教期間開始有關靈芝抗癌的動物試驗,是台灣靈芝抗癌研究的開山始祖。 ...
建立於 12 五 2015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