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8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1.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分類)
生於1958年,現任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兼任教授。師承臺大王西華教授,1990年以「靈芝屬菌株鑑定系統之研究」論文取得臺大農業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為全球華人首位靈芝博士。 1996年建立「靈芝屬菌株種源鑑定的基因資料庫」,提供學界與業界確定靈芝種源之依據;2000年投入菇菌異源基因表現系統之研究,利用基因轉殖開發靈芝蛋白等具有醫藥功能蛋白質的分子農場,實現藥食同源的境界。 主編《健康靈芝》雜誌,著有《靈芝的奧秘》、《靈芝概論》、《2010靈芝概論》等專書。 ...
建立於
2.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你吃的靈芝屬於哪個世代?細說靈芝產業1.0~4.0完整版(下)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FIP-gts,若要應用於醫藥或保健品開發,必須能取得大量純化之蛋白質。由於此蛋白在菌絲體中含量很低,自菌絲體分離純化的成本太高,不利產業發展。承現代生物技術之助,利用基因轉殖在不同宿主細胞大量表現異源蛋白質之技術已逐漸成熟。 目前可以異源表達LZ-8的微生物包括原核的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及乳酸鏈球菌等,屬於真核的有Sacchromyces cereviciae、Pichia pastoris、Aspergillus ...
建立於 20 七月 2018
3. 台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 從無到有的發展概況──2016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論文
(活動報導)
...    小結:產學兼具的靈芝實力,生技產業的成功希望 台灣從1975年作為日本靈芝原料供應者開始,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不僅建立了一條完整涵蓋菌種研發、原料栽培、加工製造到產品銷售的產業鏈,更累積了種源鑑定、藥理研究、成分分析、開發應用、基因轉殖等科技實力。這一路以來產業與學術界相互影響、教學相長,造就了台灣的「靈芝實力」。 當台灣希冀以保健食品產業為跳板,發展生物技術產業、進軍國際市場,卻又面臨大多數保健食品原料都是進口的現實下,條件齊備的靈芝是最能開啟成功之路的生技題材。(本文經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許瑞祥審閱) ...
建立於 25 五 2017
4. 中國:靈芝多醣減輕「阿茲海默症」造成的認知退化 
(2015-2019)
...    有吃靈芝的阿茲海默症小鼠,記憶力比較好 該研究的動物實驗,採用了5~6個月大的APP/PS1基因轉殖鼠──亦即利用基因轉殖技術,把突變的人類基因APP和PS1(會誘發遺傳性的早發型阿茲海默症),送進剛出生的小鼠體內,並且讓基因有效表現。這將使得小鼠的腦部從年輕時(2個月大之後)就開始產生β類澱粉蛋白,待其成長到5~6個月大的青壯年時期,亦會漸漸出現空間辨識和記憶上的困難。 ...
建立於 26 二月 2017
5. 本草綱目──國樂篇【靈芝】2016年1月26日國家音樂廳首演
(最新消息)
...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許瑞祥 現任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師承臺大王西華教授,1990年以「靈芝屬菌株鑑定系統之研究」論文取得臺大農業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為全球華人首位靈芝博士。 1996年建立「靈芝屬菌株種源鑑定的基因資料庫」,提供學界與業界確定靈芝種源之依據;2000年投入菇菌異源基因表現系統之研究,利用基因轉殖開發靈芝蛋白等具有醫藥功能蛋白質的分子農場,實現藥食同源的境界。 ...
建立於 12 十一月 2015
6. 〔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柯俊良專文〕靈芝免疫調節蛋白對肺腺癌的防治功效
(中山醫學大學 柯俊良教授)
...  更有研究進一步指出,非小細胞肺腺癌病人的端粒酶活性,與高度的細胞增殖速率和惡化程度有關,因而推測端粒酶活性是肺癌患者重要的預後因子之一,特別是端粒酶活性低者,其預後表現較佳。所以端粒酶的活性控制,可能是發展新型癌症治療策略的主要標的之一。 目前科學界對端粒酶的調控已非常清楚,特別是「端粒酶反轉錄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subunit,簡稱hTERT)」的基因表現量(mRNA),其在腫瘤組織表現很高,但在正常組織表現卻特別低;如果將hTERT基因轉殖到不會表現端粒酶活性的細胞株,則可使該細胞株表現出端粒酶活性。由此可以進一步推測,hTERT的轉錄活化可能是調控端粒酶的主要步驟。 ...
建立於 27 七月 2015
7. 靈芝在生技領域研發的新趨勢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此外採用 genome walking 技術於 G. microsporum 及 G. fornicatum 分別選殖出三條靈芝屬免疫調節蛋白新基因 gmi、gfo-1 與gfo-2 。將 lz-8、gmi 及 gfo-1 等基因轉殖入 Pichia pastoris KM71 以甲醇誘導方式進行胞外表現,可得重組蛋白 rePLZ、reGMI 及 reGFO-1 ,經 MALDI- TOF 質譜分析結果顯示,重組蛋白並無任何醣基化現象,最後目標蛋白產量平均可達 ...
建立於 24 六月 2015
8. 永懷恩師王西華
(臺灣大學 王西華教授)
...  在此向老師報告:我們在您創立的農藝館106研究室裡夙夜匪懈,積極串連國內外資源,已經開發成功菇菌的基因轉殖平台技術,可以打破食、藥用菇菌間的藩籬,真正實現藥、食同源的理想。日前菇蕈分子農場也已列入我國基因改造作物管理項目中,以菇菌為宿主,生產特定功能醫藥蛋白的全新菇菌產業將指日可待,您的願望亦可落實。學生謹以此告慰奉獻畢生心血的您在天之靈。    王西華教授靈芝研究家族族譜 ...
建立於 12 五 2015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