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4
    • 2015-2019
    • 2020-2024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18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1. 〔許瑞祥的靈芝與我之2〕1989金炳珏把我推向國際,趙繼鼎把我帶入中國
(靈芝與我)
...  每天標本館的助理會幫我找模式標本,還記得那位助理穿著藍色的工作服,戴白色的口罩和手套,把標本就定位擺好,等我咔嚓,她再翻面,我再咔嚓,我不能去摸標本。當時趙先生列出一張標本清單,拿出來給我拍照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標本,我全部都拍了,有幾百張啊!我帶了一整箱幻燈片去拍標本,整箱幾十卷喔!如果不是中國科學院給我特許公文,我根本帶出不來啊! 休息的時間我就和趙先生聊天,他還介紹所裡同事跟我交流。印象最深的是劉錫璡先生,他是做冬蟲夏草無性型研究的專家,而我的碩士論文是以蟲草為題目,兩人自然是相見恨晚。劉老師當年發表「中國被毛孢」是冬蟲夏草無性世代的學名,當時好像沒有得到太多同業認同,直到十年後我用基因序列證明劉老師當年發表的論文是正確的,才稍稍彌補了這個遺憾。 ...
建立於 02 五 2019
2. 2016國際靈芝大會系列報導(4) 一場讓外國人體會深刻、讓本國人重新認識靈芝的《印象靈芝》音樂會
(活動報導)
...  既然如此,為何獨排眾議?這裡面的原因,有對靈芝的使命感,更有對朋友的重然諾。   靈芝音樂會裡的承諾與使命 事情的源頭,得回溯到去年(2015)11月下旬,李曄在福州的企業總部,收到了當年2月在台北演出的《本草綱目國樂篇──冬蟲夏草》音樂會的錄影光碟。那是小巨人絲竹樂團指揮陳志昇,首次和其博士指導老師臺灣大學許瑞祥教授合作,以國樂演奏、專家導聆和多媒體的方式,詮釋古籍中的經典藥材。 ...
建立於 30 十一月 2016
3. 話說「寫靈芝」的緣起不滅
(靈芝與我)
...    續航。緣起不滅 許瑞祥教授曾說過,老天爺給人類留了兩塊瑰寶,一個是護心保肝的靈芝,另一個是顧腎益肺的冬蟲夏草。很榮幸我有這個機會,透過編寫《健康靈芝》,為其中一塊瑰寶略盡棉薄之力。 這十多年來,靈芝研究不論在台灣或國際上,已從邊緣小眾漸成主流;在台灣的保健食品市場,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的靈芝產品,也有調節免疫、護肝、改善過敏體質、延緩衰老等四項保健功效供消費者選擇。靈芝始終走在保健食品的浪頭上,非其它保健食材所能望其項背。 ...
建立於 01 七月 2016
4. 解讀「真菌類食品標示管理原則」的內涵 ── 以冬蟲夏草、牛樟菇和靈芝為例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傳統草本藥材與菇蕈類原料一直是我國保健食品的主流特色,但目前市售真菌類(如靈芝、冬蟲夏草)食品種類繁多,子實體與菌絲體原料在成本上有顯著差異,且組成與功效各異,但相關產品指鹿為馬、魚目混珠、爭議不斷者時有所聞。 為有效管理真菌類保健食品名實相符,輔導產業與產品升級,確認業者自主管理的責任與確保消費者的權益,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15年3月16日公布「真菌類食品標示管理原則」,並已於7月1日正式施行。公告內容如下: ...
建立於 19 五 2016
5. 單車長征、馬拉松、鐵人三項……挑戰體能極限?先吃靈芝再上路!
(焦點新聞)
...  圖6 靈芝提升小鼠跑步的持久耐力 〔說明〕研究者在30天的實驗裡讓小鼠自由跑旋轉籠, 累計各組小鼠這段期間一共跑了多少距離。 跑得距離愈長,代表小鼠的持久耐力愈好。(資料來源/參考文獻4)   運動員補充「靈芝+冬蟲夏草」萃取物,抗疲勞也抗氧化 前面提到的都是動物實驗的結果,如果把靈芝實際用在運動員身上,又是如何? 2014年義大利Pavia大學發表的報告頗值得參考 ...
建立於 15 三月 2016
6. 義大利:運動員補充靈芝&冬蟲夏草,抗疲勞也抗氧化
(2010-2014)
2014年4月1日/Pavia大學/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文/吳亭瑤   比起一般人,運動選手更要抗疲勞和抗氧化,因為那不只關乎健康,更影響運動成績。2014年義大利Pavia大學發表的報告頗值得參考──該研究透過比賽前後「睪固酮」與「腎上腺皮質醇」的比值分析,以及體內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評估,認為補充三個月的靈芝與冬蟲夏草萃取物,可以提升運動選手在耐力比賽中有較好的抗疲勞能力,並減少氧化損傷。 ...
建立於 10 三月 2016
7. 藥用真菌&國樂藝術的完美結合 1/26靈芝音樂會咱們不見不散
(最新消息)
...  其實,這已是他第二次落實理想。去年(2015年)2月,由他領軍的小巨人絲竹樂團,首度結合國樂演奏、專家導聆和多媒體,帶領樂聽人在感性與知性之間,認識《本草綱目》裡的另一個經典藥材「冬蟲夏草」,獲得高朋滿座的熱烈迴響。 如此的另類演出,大概只有陳志昇想得到和做得到吧! 之所以想得到,和他的兒時經驗有關:「小時候我常被帶到廟口的舞台上表演,旁邊就是打拳頭、賣膏藥的,一旁的民眾眼裡看著各式武術表演,不知不覺間,也聽進了各種漢方本草的神奇療效。所以,我就在想,現代的表演藝術有沒有可能也這麼做 ...
建立於 24 一月 2016
8. 本草綱目──國樂篇【靈芝】2016年1月26日國家音樂廳首演
(最新消息)
...  企劃統籌暨音樂總監、指揮/陳志昇 國內少數兼具高端生化科技、表演藝術學經歷,並維持兩個領域穩健營運的管理人材。 國立台灣大學微生物與生化學博士,國內第一位藥用真菌「冬蟲夏草」博士,為兩岸「冬蟲夏草」DNA 鑑定權威。曾多次擔任行政院衛生署顧問、立法院食品衛生安全相關法規諮詢專家。 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學系指揮碩士,指揮風格理性沉著、質樸簡鍊,曾與國內外十多個樂團合作演出。懷抱「以國樂為畢生志業」的使命感,積極構築具有台灣特色的國樂願景。 ...
建立於 12 十一月 2015
9. 〔2015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 系列報導〕張樹庭教授演講:靈芝產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為什麼靈芝產品裡有澱粉」談起!
(活動報導)
... (感謝張樹庭教授審稿)    撰文.攝影/吳亭瑤   粗略估算,去年(2014)全世界藥用菌的產值高達180億美元,光是靈芝和冬蟲夏草就有40~100億美元之譜。就在此前景看似無限光明之際,國際知名的蕈菌學家,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榮譽教授張樹庭,卻在2015第一屆全國靈芝大會「靈芝產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的專題演講裡,提出正本清源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藥用菌(medicinal ...
建立於 05 十月 2015
10. 記2009第五屆國際藥用菇菌大會 ── 靈芝,維護全人類健康的首選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來自新德里印度國家農業研究所的B.L.Dhar博士,在報告「有關藥用菇菌產品在印度市場的現況與未來展望」時強調,印度傳統的醫藥品是以植物為主要來源,和中國應用藥用菇菌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基礎。 目前在印度市場中可用於醫療用途的藥用菇菌,以靈芝、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和香菇為主,其中又以靈芝最為常見,有直接研磨成粉的子實體或孢子粉,以及經熱水萃取的粗萃物等原料所生產的各種劑型,市場現況由英國、美國、中國和澳洲等國家的製藥廠主導。  ...
建立於 01 十月 2015
11.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憶董大成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1985年六月,歷經三年對冬蟲夏草的追尋,總算在台灣發現一個新的真菌屬, 命名為植生蟲草(Phytocordyceps),並且將它的性別遺傳模式及子實體形成的機制弄清楚了,總之好不容易取得博士學位,就拿著這本臺大農化研究所的畢業論文,開始到處找工作。 我自己認為,比較理想的工作是謀一份兼具研究工作的教職,雖然當時博士人口仍很稀少,但大學不像現在那麼多,還是有點到處碰壁的感覺。反而加入公部門坐辦公室的行政工作機會是存在的,可是又像回到以前在農復會,每天開會,有著無法自己動手做實驗的缺憾。 ...
建立於 23 九月 2015
12.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啟蒙時期的回顧 ── 普羅波鎖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群英薈萃,齊聚一堂 1983年9 月我進了農化系博士班主攻「冬蟲夏草」。當時台灣已經從洋菇王國退位下來,過去的廉價勞工一去不復返,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洋菇栽培者都在尋找新的蕈類作物加以取代。我找到的是真菌中最為昂貴的中藥材,但當時全世界研究者屈指可數,研究論文更是鳳毛麟角。王老師是一位具豐富經驗且勇於挑戰的學者,一口同意我的「普羅波鎖」,於是我的蟲草之旅就因而開始。 關於我和蟲草之間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以後有機會再敘,但無論如何,我博士班的生涯就在王老師的實驗室展開。這時王老師已從一號館三樓遷至農藝館一樓,並從以前的「小兵」成為「Group ...
建立於 10 九月 2015
13. 專訪「靈芝減重」研究團隊的操盤手 ── 長庚大學賴信志教授、張志榮博士、林詮盛博士:腸道菌可能是靈芝多醣有效的關鍵
(焦點新聞)
...    為什麼研究靈芝與肥胖? 所以從2010年起,賴信志的研究室開始了靈芝、冬蟲夏草、牛樟芝、巴西蘑菇等四種藥用菇蕈菌絲體水萃取物的研究。當時剛進入博士學程的張志榮,拿了這四種材料去測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最後選擇靈芝作為進一步的研究題材。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靈芝。雖然我有營養學背景,可是對靈芝並沒有特別感覺,也不會特別注意這類保健食品。」張志榮坦言。 其實這四種菇蕈的菌絲體水萃取物在不同的發炎模式下各有特色,無法一概而論誰比誰好,但過去文獻指出「靈芝可以讓過度的免疫變正常,也能讓低下的免疫力提升」,這様的免疫調控機制讓張志榮印象深刻。只是,和發炎相關的疾病百百種,要拿靈芝做哪一種? ...
建立於 27 七月 2015
14. 〔專訪〕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祥教授:真菌種源鑑定先驅,穩固菇蕈產業根基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祥教授正是開啟菇蕈類菌種分子鑑定新局面之關鍵人物,其靈芝與冬蟲夏草之研究成果,帶領國際菌種分子鑑定研究往前邁進一大步。藉由透視老師的研究經歷,不僅可以一窺真菌界菇蕈類之研發進展,也道出未來產業發展須思考改善之處。 撰文/許嘉伊(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本文原載於 2009 年 7 月《農業生技產業季刊》第18期「食品生技專輯」60~64頁 ...
建立於 02 七月 2015
15. 記2005美國化學會對於靈芝等食用真菌的探討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篇、美國 2 篇、日本 1 篇。而以靈芝為主題或材料者最多共有 5 篇(台灣)、冬蟲夏草(台灣)、樟芝(台灣)、羊肚菌(美國)、紅麴菌(台灣)、牛肝菌(日本)洋菇各 1 篇,另廣泛討論菌類做為功能性食品則有 2 篇(香港)。 蕭明熙教授:基因體途徑研究靈芝多醣及加氧型三萜類之生物功能及生合成 有關靈芝之論文中,蕭明熙教授以〈基因體途徑研究靈芝多醣及加氧型三萜類之生物功能及生合成〉為題,發表對於靈芝多醣及三萜類之研究作一整體性之回顧,並且顯示靈芝多醣會間接對單核球(PNC)誘導 ...
建立於 12 六月 2015
16. 記2005第五屆世界食用菌學及產品大會──靈芝產業國際化的時代已經來臨!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2005年4月8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食用菌學及產品大會」共有超過340名的與會代表來自40個以上的國家地區,經過兩天現場的熱烈討論,筆者深切體認靈芝產業國際化的條件已經形成,靈芝儼然成為東西方學者研究藥用菇菌的共同語言。 文.圖/許瑞祥 ◎本文原載於2005年7月《健康靈芝》第29期 31~35頁     今年(2005)四月八日本人出席在中國上海市光大展覽會館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食用菌學及產品大會」。這是國際間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盛大交流平台,常常吸引各國學界與業者熱烈參與。但此次在中國召開的會議中真正吸引我的是,其中兩項獨立子題有關靈芝和冬蟲夏草的研究進展。 ...
建立於 02 六月 2015
17. 2004第16屆國際食用及藥用真菌會議紀實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而另一個趨向,則是藥用真菌之崛起,冬蟲夏草、靈芝、舞菇、樟芝及巴西蘑菇,以及目前在產業上比重最高之靈芝也由於克服栽培技術,能大量生產成為重要之健康食品產業。 因此,台灣不但於1974年與東京主辦第九屆國際會議,在此前後至1987年為止,都組成龐大的代表團參加。成員包括學者、官員、栽培業者及推廣人員,發表為數眾多的論文。但自1991年於都柏林舉行時,台灣只剩下少數從事藥用真菌研究之學者參與。本次會議筆者更是唯一全程與會之台灣代表。 ...
建立於 01 六月 2015
18. 那一年,我們在日本十和田湖
(臺灣大學 王西華教授)
...    「這個我不懂,你要自己做喔!」 記得1981年春天,我帶著些許落魄的心情回來找王老師。過去好幾年我都沒有做有關自己本行的事情,而是在一家染料合成工廠奮鬥,但終因國內原料成本高漲,這家工廠決定轉往大陸發展。這段期間,我也常受到老師的呼喚,回到實驗室幫忙處理一些例如顯微鏡看不清楚、如何分離單一真菌孢子等問題;工廠需要幫手,王老師也會幫忙介紹畢業生。 但是這一次,我決定重新回到學校念博士班,找回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心中難免忐忑。當然,王老師很直接地問我對論文題目的構想,我當時就提出一個挑戰性的主題──冬蟲夏草。他聽了眼睛一亮,但馬上說:「這個我不懂,你要自己做喔!」 ...
建立於 28 五 2015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