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5「福建省藥理學會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下) 中國醫學科學院張鈞田:人參讓腦袋聰明、男性強壯,維持中風後健康!我還曾和劉耕陶院士一起做過靈芝催眠的研究

緣份是如此巧妙。2015年11月因為參加「福建省藥理學會第三次學術研討會」而認識了鑽研人參與神經藥理的張均田教授,沒想到他和已故的靈芝學者劉耕陶院士,竟是同一年進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工作的同事,兩人還曾經一起研究靈芝的催眠作用。

透過張均田,我回顧了當年專訪劉耕陶的片段,也記錄了張均田報告人參有助智能和性功能的重點,更整理他以自身經驗對中風病人維持健康的建議,還有他對中藥新藥開發的期許。文章長了些,但絕對值得您細細品味。     文/吳亭瑤    简体版/请连结

 

201511Fu-8

2002年中風後至今,已屆八十四高齡的張均田,

身體不但沒有每況愈下,反而氣色紅潤、思路清晰,

他說「經常動腦筋」是他身體狀況良好最主要的原因,

就像從大雪中的北京,來到陽光下泉州開研討會,順道旅遊,

就對他的腦袋、身心很有幫助,還能給他寫詩的靈感呢!(攝影/吳亭瑤)

 

2015年11月20日晚上八時快半,是我第一次見到張鈞田教授。高齡八十四的他,正在兒子的陪伴下吃晚餐。那時餐廳裡用餐的只剩這桌了,貼心的服務員正用瓦斯爐熱著一鍋高湯,好讓來自北京的老教授可以下個麵條、燙個青菜。幾個為了參加隔日「福建省藥理學會第三次學術研討會」卻晚到的人,就這麼因緣際會圍坐一桌,從原本的素不相識有了初步的交流。

當我從老教授手中接過名片時,「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這排字讓我不禁想起十五年前在北京認識的靈芝學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耕陶,他的名片上也有這個單位的名稱。「喔~劉耕陶,」老教授暫時放下碗筷,眼神中多了一份故事,「我們是同一年進到藥物研究所的,我還曾經和他一起做過靈芝孢子催眠的研究……。妳知道他已經過世了嗎?」

抿著嘴,點點頭。心有些酸酸的,卻也暖暖的。 

201511Fu-3

相隔十五年拿到的兩張名片,成了寫這篇文章的起源。(提供/吳亭瑤)

 

憶劉耕陶院士 ── 把靈芝孢子萃取物用在醫療的第一人

2000年10月中旬,臺灣大學教授許瑞祥帶著還是菜鳥記者的我,來到北京參加北大教授林志彬舉辦的「2000國際靈芝專題研討會」。當時因為另一場會議而未及與會的劉耕陶院士,特地撥冗於10月14日下午和許瑞祥會面和受訪,聊了當初他研究靈芝孢子的緣由,以及靈芝孢子萃取後做成「肌生注射液」的免疫功效和治療皮膚、肌肉疑難雜症的神奇效果。

兩人談話的內容,對於才剛接觸靈芝知識的筆者來說,真可說是大開眼界、充滿驚奇。訪談結束後,劉耕陶還請我們一起去吃北京有名的全聚德烤鴨,而且「非常堅持」一定得去離我們所在位置比較遠的那家創始店,「因為碳窯烤出來的風味才真正道地……」

第二次採訪劉耕陶,則是2002年6月8日他以中國自由基學會會長的名義,來台北參加「第三屆自由基與氧化壓力檢測研討會」之際。再次見面,這位一點老態、一點姿態都沒有的七十長者,已把我這個晚輩當成老朋友,特地撥冗和我談了靈芝抗衰老和肌生注射液改善失眠的作用,更指出靈芝「治這個也行,治那個也可以」的作用,其實頗類似中醫「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原理。

不知還有多少問題想請教這位溫暖的長者,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下次還有機會再見。只能說世事難料,就像誰知十多年後會在福建泉州,這個我初來乍到地方,與他長年的老同事不期而遇。

遙想當年,張均田說,雖然他們分在不同組,「他主要做保肝,我專攻神經」,但對劉耕陶的印象卻很深刻:總是埋頭工作,苦幹又有專業,為人有胸懷,而且很重視中醫的藥理作用(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這在當時強調西醫藥理作用的學術氛圍裡,顯得各外與眾不同。

201511Fu-4

左圖為2000年筆者於北京採訪劉耕陶教授的合影(攝影/許瑞祥);

右圖為2002年劉耕陶在臺北醫學大學接受筆者專訪時的留影(攝影/吳亭瑤)。

 

靈芝孢子水提取物能鎮靜安神

正因為張鈞田鑽研神經藥理,因此當劉耕陶想瞭解肌生注射液對睡眠是否有改善作用時,便找了張鈞田幫忙。

「年紀大的人多有失眠或睡不好的困擾,甚至許多現代年輕年人也有此類問題,但目前的西藥治療會使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性,使用劑量必須不斷增加才能發揮藥效,長期下來對肝、腎必然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因此如果能從科學上找到靈芝有助睡眠的藥理根據,那麼就可以將靈芝直接應用在失眠等睡眠障礙的治療上,造福許多民眾,也為靈芝抗衰老提供一項佐證。」劉耕陶在2002年接受筆者專訪時,說明他研究靈芝鎮靜催眠作用的原因。

這項由劉耕陶、張均田兩人聯手的動物實驗證實:以靈芝孢子水提取物製成的肌生注射液,確實能有效延長小鼠的睡眠時間,而且效果和劑量呈正比。同様時間條件下,西藥組小鼠已產生依賴性,需要隨著時間增加劑量,但靈芝組小鼠卻沒有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肌生注射液的安全性很高,20g/kg的劑量才有致死之虞,但它1g/kg就能產生鎮靜作用,其催眠效果相當於1mg/kg安眠藥。

唯一的缺點是,以注射方式治療失眠太麻煩了,難以被一般大眾接受,因此劉耕陶當年受訪時即表示,他們正積極把注射液做成具有同等效果的口服製劑,再以保健食品上市。可惜後來可能因為他身體的緣故或其他因素不得而知,總之這個理想最後並沒有實現。

關於實驗細節,張均田或許已不記得,但對於靈芝孢子萃取物抑制神經興奮的結果卻很有印象,只是後來因為還有很多研究課題等著他,所以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靈芝孢子萃取物有此作用,他也就沒再繼續往下探討。

「我覺得人參的藥理作用比靈芝廣多了!」張均田在接受採訪時,有感而發地說。有趣的是,2000年筆者採訪劉耕陶的報導裡(2001年《健康靈芝》第12期28頁),也記錄到他講了這麼一句:「靈芝的藥理作用比人參多太多了!」

兩人都對手上研究了二十多年的藥材情有獨鍾,卻一點也不顯衝突,因為他們的執著無疑更加說明傳統中藥裡的寶藏何其多,只等待有心人適當的開發應用使其綻放光芒。

201511Fu-5

臺灣大學教授許瑞祥(中)於1991年受邀至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演講時的合影,

在他身旁的兩位就是劉耕陶(右二)與張均田(左二)。(提供/許瑞祥)

 

人參把腦袋變聰明了!

其實,如果有機會聽張均田談人參對神經的藥理作用,甚至知道人參幫助他維持中風後良好的身體狀況,你也會對人參的功效感到讚嘆!

受邀在2015年11月21日「福建省藥理學會第三次學術研討會」做特別報告的他,緊接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林志彬主講的靈芝多醣抑制腫瘤免疫逃逸的研究之後登場,暢談「人參不僅能讓正常成年人變聰明,還能讓男性變強壯」,讓近百位與會者重新認識人參的藥理作用。

所謂的「聰明」指的就是智能,為腦神經運作的最高展現,其內涵包括:感知、學習、記憶、專注、語言、思維、推理、判斷、決策等各種認知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學習力與記憶力。

「現有藥物都是為治療記憶障礙或老年癡呆症而設計和開發出來的,藥物能否提高正常智能是認知工作者的最高追求,科學家曾為此做過探索,迄今尚未取得成功。我們對中醫補益藥人參進行了系統性研究,證明從人參提取出來的人參皂苷確能提高動物的正常智能。」張均田在其報告的論文中,開宗明義寫道。

《本草綱目》記載人參有「益智」作用,是他研究人參與聰明關係的起源。按照傳統中草藥的用法,多半是以日常保養為主,所以探討人參對正常智能的助益,才符合它原本的中藥本色。

一般人的大腦真正被用到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二不到,顯示有待開發的空間很多。當最後的結果證明,人參中的活性成分皂苷Rg1和Rb1(尤其是Rg1)可以增加成年大腦內的乙酼膽鹹含量,可以幫助海馬迴CA3區的神經發育,可以促進突觸新生並提高突觸效能,可以讓神經信號傳遞得更順暢……,不僅意謂著這顆成年大腦變得更聰明,還可能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

編按:
1. 乙酼膽鹹(acetylcholine),存在於神經系統的神經傳遞物質。
2. 海馬迴(hippocampus)又稱海馬體,主司記憶儲存和空間定位,CA3區是海馬迴中最先接收到外來訊息刺激的區域。
3. 突觸(synapse)指的是兩個神經元(神經細胞)之間,或神經元與細胞或腺體之間,相互傳遞訊息的「接頭」。

201511Fu-6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張均田教授,受邀進行特別報告的主題是:

從聰明腦袋說起,談人參提高正常智能的作用。(攝影/吳亭瑤)

 

人參讓男性「強壯」!

由於在研究人參益智的過程中,發現人參可以對某一種酶有作用,此酶正好與男性性功能有關,因而促使張均田進一步探討人參與性功能之間的關係。

從西醫藥理的觀點來看,腦部的下丘腦和腦下垂體,正是調節腎上腺分泌各種激素的「主控室」,而雄性激素(男性荷爾蒙,如睪固酮)正是其中之一。因此「把人變聰明」和「讓男性強壯」這兩件事,看似無關,卻息息相關 ── 都和腦神經有關。

張均田表示,關於「性」這件事,除了性功能之外,還包括性慾與性快感。大家所熟知的「偉哥(威而鋼)」只對「勃起」有幫助,但人參除了有助勃起,還能增加血中睪固酮的濃度而促進性慾,並能增加精子的數量和活動力而提高性快感。可惜這兩項功能偉哥都沒有,甚至偉哥用久了還會傷害精子而造成不孕,或有其他致死性的副作用,但人參則很安全。

男人吃人參有助性功能,那女人吃了會怎様呢?面對筆者有點調皮搗蛋的私下提問,老教授依然泰然自若:「可以調經活血,幫助經期正常。」所以,人參也是女性很好的養生聖品。

 

人參怎麼吃才有效?

只是人參要怎麼吃,才能吃出上述功效?張均田的建議是:人參片6~8克熱水煮20~30分鐘,可再回煮一次,早晚各飲用一次即可。

「其實人參鬚的皂苷含量更高,價格也較低,所以我都是拿人參鬚來煮。」熟談之後,張均田透露他個人的小秘密,「但中藥店肯定不會希望聽到我這麼說。」哈!老教授突然間俏皮了起來。

不過,他也提醒,人參並非愈多愈好,因為不論是神經傳遞物質或性荷爾蒙,都是少量有益、大量傷身,因此適量保養才是王道。但會不會有些人不宜?因為人參給人的印象總是又「補」又「熱」。

張均田說,就他研究這麼多年的瞭解,只要按上述建議方法使用,就沒有這個顧慮,各種體質皆適宜。唯未成年者不建議使用,因為人參會促進性荷爾蒙分泌,孩童吃了可能會有「性早熟」的不良作用。

 

對於靈芝保肝實驗&咖啡結合中草藥的建議

多年來,張均田每天都喝自己煮的人參茶,或許他本身就是人參活絡腦神經的最佳見證,因為自2002年中風以來,他的身體不但沒有每況愈下,反而氣色依舊紅潤、思路愈見清晰。

「他能維持得那麼好,真的不簡單。」和張均田是前後任中國藥理學會理事長的林志彬,由衷欽佩;「他聽完有些人的報告,還會問問題或提意見喔!」此次研討會的主席,福建省藥理學理事長許建華,接著提醒筆者。

果不其然,在福建仙芝樓生物科技公司研究人員朱忠敏報告完他們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陳若芸研究員合作的「無柄靈芝三萜類成分的提取分離及其保肝活性研究」,張均田馬上舉發言,指出報告中使用的動物模式是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損傷,但實際上發生在人身上的肝炎很多都是酒精引起的,其作用機制和化學性肝損傷不同。

「我知道酒精性肝損傷的動物模型很難建立,因為酒給太少,無法形成肝損傷;酒給太多,老鼠會死掉。但我還是希望,能否想辦法做做這方面的探討,因為酒精性肝炎是全球性的大問題,如果能做出這方面的效果,我相信會更有意義。」就像老師指導學生一樣,張均田溫和的語氣中是有條不紊的中肯建議。

當福建華僑大學分子藥物研究院徐先祥報告「麥冬咖啡的抗炎免疫功能」之後,台下的張均田再次拿起麥克風表示,把中草藥與咖啡結合的構想很好,因為咖啡雖然好處很多,但也有壞處,像是少量可增強記憶,大量卻會破壞記憶。如果能用中草藥化解咖啡的缺點,甚至強化咖啡的優點,例如咖啡對於腦心血管阻塞的預防作用,對於愛喝咖啡的人將是一大福音。

兩次看似簡單的出手,招招都是老師傅才有的工夫,更不用說在接受像我這様「問題很多、葷腥不忌」的記者採訪時,老教授的幽默機智、侃侃而談,絕對是聰明腦袋才有的表現。

201511Fu-7

張均田說,聽台上的人報告就是動腦筋的一種方式。他總是樂於和年輕的研究者交換意見,

鼓勵他們「藥理作用要多做,多做就會有新發現」。(攝影/吳亭瑤)

 

為什麼中風十幾年,身體還能維持得那麼好?

如果沒有看到他本人,只聞其聲,很難想像他的身體仍承受著十幾年前中風的不便──左手偏癱,雖可以拄拐仗行走但有些吃力,外出時為了方便與速度多半得靠輪倚代勞。只看當下,可能不覺得怎樣,但從中風後歷經四千七百多個日子都沒再惡化,就能理解他能維持現狀是多不容易的事,中間必有其獨道之處。

只是,當年為什麼會中風呢?「因為太累了!」張均田的目光望向遠方。

那年才剛過七十,每天忙於研究、會議、藥物開發……的他突然覺得頭很暈,由於以前不曾有過這種不適感,他很警覺地馬上就醫,一檢查才發現腦部有小出血,趕緊住院以藥物治療。

因為還不算嚴重,所以沒開刀,藥物也很快發揮止血作用,但可能已經傷到某部分腦神經,所以就醫時還可活動自如的四肢,住院時已不聽使喚,經過一年的調養才有辦法重回工作岡位。

「還工作啊?」筆者不禁問道。「為什麼不在家休養?」張均田說,唯有持續工作、不停動腦,才是不讓病情惡化最好的方法。「不要以為年紀愈大腦袋就一定變差,我個人的經驗是,只要持續動腦,年紀愈大思路反而愈清楚,因為過去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讓我能更快掌握狀況,更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所以,持續動腦,是張均田給中風病人的第一個建議。像他,一直工作到75歲才退休,但退休後仍每週固定回藥物研究所瞭解相關的研究進度。時至今日,這個習慣仍未改變,因為現在他還有兩個新藥成分(來自丹參和黃皮)還沒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他得繼續努力才行…….。至於沒回研究所的日子,他就靠「寫詩」動腦,每天用簽字筆至少寫一首詩,維持自年輕時就有的習慣。

第二個建議是「能走動就要走動」。他以自己為例,只要時間和空間許可,即使動作很慢,即使要費力拄著拐仗,他一定是能自己走就自己走。更不會因為行動較不方便就自我設限,「我去年還去南非開研討會呢!」張均田樂觀接受現階段的身體狀況,「為什麼要因此喪志呢?不需要!」

至於飲食方面,除了人參鬚熬煮熱水之外,綠茶他也喝得很勤,因為茶裡的抗氧化成分對腦神經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他還強調「吃飯要吃七分飽」,什麼都吃,沒有禁忌,但絕不貪多,因為已有很多動物實驗證明,少吃一點有助延年益壽。

確實,兩次與老教授同桌用餐,一次晚餐,一次早餐,餐盤裡放著各類食物,足以提供維持健康所需的營養,也足見他的好胃口。倒是早餐時,他堅持要吃完降壓藥才肯開始進食,一點都不馬虎,這也是他提醒中風病人的最後一個重點,該吃的藥務必按時吃。像他,至今仍持續服用降血壓和降血糖的藥,為的就是不讓血壓和血糖的波動威脅他的健康。

巧合的是,張均田說他平常在家的早餐就是「一片吐司和一杯牛奶」,也快邁入八十卻依然容光煥發的林志彬聽到後笑著說:「和我一様,但我多了一顆雞蛋。」兩位資深藥理學家的英雄所見略同,為普羅眾大眾的養生之道提供了最佳參考。

 

從中草藥尋找新藥成分,是未來趨勢

回到藥理這個主題,張均田認為,植物(中藥)新藥是未來新藥開發的必然趨勢,亦即從天然物裡發現單一的有效成分,再以合成的方式大量生產。這様的藥物通常具備「副作用少」和「作用多靶點」的特性,而且不只有病理上的作用(給病人治療疾病),還有生理上的功效(給正常人養生保健)。

他以丹參為例,其抗氧化效果是維他命E的一百倍,可以預防腦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癡呆症。比起目前常被西醫拿來作為預防腦心血管疾病的阿斯匹靈,後者只能防止血栓形成,長期使用還有三分之一腦出血的危險,但丹參則是既能預防血栓形成,也能化解已形成的血栓,而且還很安全。

不過張均田也提到目前中藥和植物成分最大的問題是有效劑量太大,如果一個有效成分在動物實驗裡需要吃到500mg/kg才能發揮作用,那就很難開發成「藥」了,必須是「個位數」的劑量才有作為藥的空間。

雖然張均田談的不是靈芝,但道理卻是相通的。靈芝中的活性成分何其多,累積的藥理研究何其豐富,是否能從中找到一個擁有多靶點作用、有效劑量夠低、安全性夠高、能大量生產的活性成分,既可開發為藥品,也能作成保健食品?也許,很快就能聽到好消息也說不定。

 

參考資料

1. 吳亭瑤,靈芝孢子粉開發應用的推手──專訪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劉耕陶教授。2001年《健康靈芝》雜誌,第12期 26~30頁。

2. 吳亭瑤,中國醫學科學院劉耕陶教授:靈芝可全面性改善人體老化所產生的問題。2002年《健康靈芝》雜誌,第17期8~11頁。

 

延伸閱讀

1. 記2015「福建省藥理學會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上)-北大教授林志彬:靈芝多醣能讓逃避免疫的腫瘤現形;獲貝爾獎肯定太難,靈芝自有價值!

2. 靈芝萃取物對自體免疫性疾病藥理研究的最新進展(劉耕陶撰文)